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

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以民族利己主义对待和处理同相对弱小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时代,大民族一般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他们对一切相对弱小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一般表现为:在思想上以“优秀民族”自居,岐视弱小民族;在政治上压迫、强迫同化弱小民族;在经济上剥削、掠夺弱小民族。大民族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行为往往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由于汉族人口多,力量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统治民族的地位,所以大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大汉族主义;但在某些地区,某些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在该地区内表现出大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大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平等,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残余,在一个国家内或一个地区内还要反映到民族关系上。但在民族平等总原则的制约下,其思想与行为均受到批判和制止。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式处理,实行教育和疏导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团结一批评自我批评一团结”的方式处理。

猜你喜欢

  • 斡勒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

  • 达尔布

    ?—约1772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八年(1669)进士。累官至山西巡抚。始至任,整顿秩序,民赖以安。重视人才,振兴学校。立身公正,革除火耗及一切额外私税。严于持法,缓于征求,廉洁奉公,使属吏不

  • 纳都六设

    即“讷都六设”(921页)。

  • 弘古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台香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宁城县西部,老哈河支流黑里河南岸。清代称福峰山,俗称喇嘛洞山。主峰望儿山高1270米,山上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称望儿城。主峰东边的福峰山有三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阴刻朱红“福峰山”,左为蒙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禾间

    清代台湾高山族平埔人所建贮藏谷物之小屋。多建于居室之外,小屋内竹木交加,叠空而起,离地数尺,禾谷贮于其上,以防蒸烫霉腐。

  • 钟根

    明代蒙古汗、济农、王等大贵族之妻的尊称。又译钟金、钟锦、中根、竹根、中爱等。源于汉语“正宫”或“中宫”,发音相近且含义类似。多与哈屯(王后)连用,称“钟根哈屯”。如俺答汗的夫人※三娘子尊称为诺延出钟根

  • ?方

    见“鬼方”(1703页)。

  • 祝老四

    ?—1748清代傈僳族抗清首领。云南泸水秤戛寨人。乾隆十一年(1746), ※弄更扒等傈僳族抗清斗争被镇压后,清政府将原属傈僳族的土地强行划给土司所有,并恣意凌虐,激起人民反抗。十三年(1748),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