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盛魁

大盛魁

清代至民国年间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号之一。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三大号”。创始人山西太谷县人王相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等,康熙(1662—1722年在位)中,曾在费扬古军中任伙夫,服杂役,兼为军队采购生活用品,经营随营贸易,积有资金,遂结成“吉盛堂”,后创立“大盛魁”,逐渐发展为拥有巨额资本的垄断商号。许多地方官吏、蒙古王公、上层喇嘛亦投资入股。初期,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郎特),后改在归化城,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为中心,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大部分地区。乾隆(1736—1795)末年至嘉庆(1796—1820)中,还包办了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税收。道光年间(1821—1850),进一步包办了清政府征收驿站的钱款。每年以砖茶、布匹、绸缎、百货日用品等从蒙古、新疆等地换回大量牲畜、毛皮、药材及土特产品,转销内地各省市。京、津、沪、杭、晋、冀、鲁、豫、湖、广等地普遍设有其分号和羊马店、货栈、茶庄、钱庄、票庄、银号、绸缎庄、米面庄等。民国时期还在归化城兴办长途汽车公司、电灯公司等。其从业人员连同雇用的工人、牧民,有六七千人。贸易总额一般年份约在白银1000万两左右。民国初年,由于受外国资本的排挤以及与外蒙古贸易断绝,在激烈的竞争中,归化城总号于民国十八年(1929)停业。

猜你喜欢

  • 白勒库达

    解放前新疆柯尔克孜族婚俗。柯尔克孜语音译,意为“母胎订婚”。类似内地的指腹婚。据说此种形式渊源于玛纳斯。一般发生于关系较好的家族或亲戚之间,希望亲上加亲。婚配概由父母及氏族首领包办。解放后渐被淘汰。

  • 泰不华

    1304—1352元朝大臣、史学家、诗人。字兼善,号白野。初名达普化(又作达溥化、达不华),元文宗赐今名。祖籍波斯(今伊朗)人。蒙古军西征时来华,世居白野山。因父宦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遂居其地。幼好

  • 糺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糺里为辽兴宗※延庆宫下之一瓦里。天祚帝下一瓦里、辽道宗※太和宫一瓦里、一※抹里(

  • 刘信

    ?—950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从弟。少从军,渐至龙武小校。后晋初期,知远镇太原,为兴捷军都将,领袭州刺史、检校太保。后汉初,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寻移镇

  • 太平策

    书名。元郑介夫撰。成宗大德(1297—1307)年中,作者宿卫禁中时上奏的策文。1纲20余目。所论涉及投下、怯薛、驱口、匠户、僧道、钞法、盐法、定律、给俸、户计、军站、田制等事,反映了各方面的一些实况

  • 跋赤斯

    吐蕃名僧。又名桑西达。据《大拔协》载,为跋赤热之子。早年奉赞普命学习梵语。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决定剃度僧人出家时,此人是第一位出家的吐蕃僧人,由菩提萨埵任亲教师,为其剃度为僧,取名贝央

  • 茂州卫前右二千户所

    明代四川卫所名。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茂州一带“地临生番”,屡发生与官军对抗事件,而茂州卫兵力不足,难以弹压,且山高谷深,道路险阻,一旦有警,

  • 伯答儿

    ?—1300元朝将领。阿速氏。※阿答赤子。初袭父职,任千户。领阿速军千人随军征河平王昔里吉,战叛王玉木忽儿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斡儿寒河(今鄂尔浑河)。至元十五年(1278),与赤怜军战于伯牙,与宽

  • 省嵬城遗址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

  • 唐古特文或藏文字母表

    (AlphabetumTangutanum Sive Tibetanum)书名。意大利卡普清拉萨传教会的马切拉答的卡西阿诺(P · Cassiano daMacerata)神父撰。作者曾在西藏拉萨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