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釐

大釐

云南古城名。亦称史城、史睑、史赕、大利等。故址在今大理市喜洲镇。西汉时属益州郡叶榆(亦作楪榆)县,建有叶榆古城。东汉属永昌郡。三国时属蜀汉云南郡。晋代因之。南朝属东河阳郡。隋开皇十七年(597),西爨首领爨翫等反,杨坚命史万岁率兵入滇镇压,兵至叶榆。万历《云南通志》谓“隋史万岁巡西洱河驻此”。故后人有谓史城、史睑、史赕之称与史万岁有关(解放初当地还留有“史城镇”的匾额)。唐初为※河蛮(白族先民)居地,并称大釐,与六诏并立。开元(713—741)中,南诏皮罗阁和邓赕诏咩罗皮共破河蛮,皮罗阁入居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咩罗皮分据大釐城并设治于此。未几,皮罗阁逐走咩罗皮,在此建行宫,南诏诸王多在此避暑。南诏建立行政区划,设十睑(亦作十睒),此为大釐睑(亦称史睑)。一说南诏曾设喜郡,治史城,故《元史·地理志》云:“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为南诏王直辖地。邑居人户众多,工商业发达,《南诏德化碑》载,“大利流波濯锦”,云其为染织之城。宋代大理国时称喜赕。元初置喜洲,属大理路太和县(大理县)。明清属大理府太和县,喜洲之称沿用至今。今喜洲周围仍有城南、城北、城东等古称。历代进入大理地区的汉族、回族亦多择居于此。集白族文化之精华,明清多有白族进士、举人。

猜你喜欢

  • 刀金宝

    1708—1729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刀金保。傣族。车里宣慰使※诏匾勐子。雍正二年(1724)父卒,清云贵总督鄂尔泰请准以其承袭。七年(1729),清廷以思茅等六版纳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桑锦达赉之南。东至哈喇布尔噶素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西至琴得根接赛音诺颜部中左旗界,南至察汉布尔噶素接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界,北至依克特里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

  • 秃合思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1),为术赤招降。

  • 索南群培

    ?—1658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官员。又称索南饶丹。藏族。初任四世达赖喇嘛侍从官,拒绝后藏噶玛教派彭错南杰于拉萨会见达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哲蚌寺强佐。同年,因藏巴汗丹迥旺布(彭错南杰之子)袭

  • 钵露罗

    即“波路”(1516页)。

  • 蜀山氏

    蜀人氏族名。《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正妃所生第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据此,近人谓为氏族名,或谓蜀人为汉族的支系。

  • 沙克扎

    ?—1657清朝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萨济子,札萨克多罗郡王额璘臣从弟。崇德二年(1637),遣使向清贡驼马。六年(1641),随额璘臣归附清朝。顺治七年(1650),以未附大扎木素劫

  • 哲陈部

    建州女真诸部之一。位于苏子河下游及苏子河与浑河会合点附近。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清源满族自治县西南,抚顺营盘东北一带,约西邻浑河部,东南有苏克苏护河部,西南为苏子河下游地区及五岭一带。属城及寨

  • 胙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大安元年(1209),卫绍王子完颜从恪受封。《金史·宗室表》记完颜元为胙王。

  • 牂柯郡

    古郡名。又写作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故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属益州。辖地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下领且兰等17县。三国以后辖地缩小,治所时有变迁。晋治万寿(今贵州瓮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