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岭南录异
即“岭表录异”(1395页)。
红铁溜背
西藏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被告光着脊背,由人将一烧红的铁件顺其背部滑下。若烫伤,表明原告理直、被告理曲;反之则为原告无理、被告有理。解放前僜人常用此法断定事理不明、是非难辨的事件。被判无理者必须向
李璀
?—785唐朝将领。靺鞨人。本姓茹,祖父茹常迁居幽州,为朔方将,因战功赐姓李。父李怀光为唐德宗时名将,以功高仕至太尉、朔方节度使,因受卢杞等奸佞忌,欲谋叛。时璀官监察御史,密言德宗:臣父必负陛下。德宗
乌古论元忠
?—1197金大臣。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独拔古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太祖阿骨打婿乌古论讹论子。娶世宗长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妻。正隆六年(1161),从海陵王攻宋。世宗即位辽阳,奉太保完颜
广源州
唐宋时邕州属羁縻州。唐贞元年间(785—805)置。 自贞元至北宋元丰五年(785—1082),归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左江道,为侬峒之地。其地产金。其民每年向唐宋王朝输纳贡赋。天圣六年(1028
卜阳
东汉长沙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桂阳(今湖南郴县)人。桂阳蛮渠帅。习有武功,家有财富。详见“长沙武陵蛮起义”(371页)。
乌古论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14个分部。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与浑蠢水(今珲春河)的汇流处一带。后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曾从完颜阿骨打(太祖),追杀温都
迎辉馆
馆舍名。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与宋修好,于宋景德四年(1007)为迎接宋使而在夏州(今属陕西靖边)设馆。见“承恩馆”(1560页)。
北大王墓志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耶律万辛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汉字一行“北大王墓志”,背刻汉字21行,51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27行,783字。汉文叙墓主人家世,契丹字述其仕途,两者不对译。墓主人耶
诸兄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第八级官名,位于※“上位使者”之下,※“小使者”之上(《北史》等记有※太大兄、※大兄、※小兄为二至四级官名)。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