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姚襄

姚襄

331—357

十六时期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姚弋仲第五子。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为士众所敬爱,受父命掌兵。后赵石祗即位,拜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后赵亡,随父降晋,拜平北将军、并州刺史。晋永和八年(352),父卒,秘不发丧,率户6万南破阳平、元城、发干,屯于碻磝津,封设官职。晋迁其于谯城(侨治郡,安徽巢湖东)。以晋扬州刺史殷浩屡次来攻,击败之。乘胜济淮,屯于盱眙,招掠流人,众至7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将佐部众皆北人,劝其北还,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经许昌北上攻洛阳,不克。后为晋将桓温攻伐,兵败伊水北,率部迁居北屈(山西吉县北),转徙杏城(今陕西黄陵县内),欲图关中。使从兄姚兰略地鄜城(今陕西富县),兄姚益招北地戎夏,从者5万余户。升平元年(357),与前秦苻坚及其将邓羌战于三原,失败,为坚所杀。弟姚苌建后秦,追谥魏武王。

猜你喜欢

  • 布岱恭杰

    吐蕃赞普。即恰赤。又称乌岱恭杰。※止贡赞普次子。其父在争权决斗中被洛昂达孜杀害后,他亦被流放于波卧(今波密)。据《德乌佛教史》载,止贡赞普被杀后,其三子同乘一牛逃往伍如嘎塘钦莫地区。恰赤为工布之王,夏

  • 尼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忽必烈

    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又译呼必赉。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蒙哥汗弟。蒙古语尊称薛禅(贤者)皇帝。即位前,便“思大有为於天下”(《元史》卷4),召藩府臣僚问以治道。宪宗元

  • 刘暠

    见“刘知远”(863页)。

  •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佛经。汉文本传为南朝梁代诸僧著,10卷。题款记皇太后梁氏和大明皇帝(惠宗秉常)御译。木刻梵夹本。有西夏时期御制序。前有忏法本事图,绘梁武帝妃郗氏化蛇、升天事,上有西夏文注释。存卷1及卷3—10。

  •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

    见“西域十六府”(710页)。

  • 阿尔泰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部落名。一称阿勒泰乌梁海。“阿尔泰山乌梁海人”省称。初隶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为清散秩大臣萨喇尔抚服。复受命招徕汗哈屯乌梁海众(今新疆阿勒泰县喇嘛昭一带)。二十七年(1762)置7

  • 江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法王府顶”。全称江卡尔孜,亦称季阳则、江喀孜、协噶尔江孜、佳勒则宗。相传大喇嘛曲杰朗钦帕巴赴内地朝觐经此,曾在山巅建居室,故名。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上游,地处拉萨、日喀则与

  • 常和署

    元代管理回回乐人之机构。初名管勾司。元仁宗皇庆元年(1321)置。延祐三年(1316)改今名。设署令1员,从六品,专管回回乐队人员。下设署丞、管勾、教师、提控各2员。据载,其乐队演奏之“回回乐曲”存名

  • 施食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朵儿禅,华言大施食也。”藏语gtorchen,译为“大施食”,举行法事时以糌粑酥油揉成食品施撒,以祈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