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舍城
见“缚喝”(2416页)。
见“缚喝”(2416页)。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西域古地区名。见《新唐书·西域传》。《辽史·天祚本纪》载:西辽主耶律大石至寻思干(今撒马尔罕)。西域诸国举兵10万,号忽儿珊,来拒战。大石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呼罗珊与忽儿珊为同名异译,波斯语,义为“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歌”。旧时傈僳族十分崇奉鬼神,有各种各样的“祭词”和“卜歌”,每种※“尼”(鬼)均有其独特的祭法和祭祀歌,如“奥沙尼”(天鬼)、“米司尼”(山鬼)、“海夸尼”(家鬼)、“加古尼”
?—1865清朝大臣。蒙古正兰旗人。萨尔图拉氏。咸丰六年(1856),翻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859),授散馆编修。十年,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营听调。十一年(1861),以直隶、山东、河南捻军
朝代名。五代之一,西夷(或称沙陀人)※石敬塘所建。唐亡,晋、梁鏖战于黄河中下游。石敬瑭初受代州刺史李嗣源(后唐明宗)赏识,招为婿。随岳父出征,积军功屡任大镇节帅。后唐明宗时益位高权重。后遭末帝李从珂忌
见“异密”(932页)。
夜郎国首领。始见《华阳国志》。传说有一女子浣于豚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剖竹见一男儿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雄长于夷濮中。以竹为姓,称竹王。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汉武帝
见“朋春”(1482页)。
北凉段业年号。397—399年,凡3年。
书名。广西游记。4卷,一作8卷,附录1卷。明董传策(字厚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书为其在明万历元年至八年(1573—1580)间被贬为南宁知府时所作。内容记述其征次与游历广西的亲身经历与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