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希
见“四部医典”(555页)。
见“四部医典”(555页)。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交错聚居和散居于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清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因脱胎于满族妇女的长袍,满族被称为旗人,故称。顺治初年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着。初时袖口平而肥大,腰身宽大直统,下摆不开衩,长可掩足,身上绣以各种纹饰。
解放前新疆蒙古族封建主剥削牧民的一种形式。其制:贫苦牧民租借牧主或喇嘛庙一定量的牲畜,自后,不管牲畜是否有病死或意外损失,每年都要向牧主或喇嘛交付一定量的羔畜和畜产品。若原租牲畜死亡或丢失,则承租人必
元朝宗王。又译术伯、术白。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汗国※阿鲁忽汗之子(一说作伊儿汗旭烈兀之孙)。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赐银印。率本部蒙古军及探马赤军捍西陲,御海都、笃哇叛军,置营于甘州,兼领瓜州、
即“奕”(1719页)。
①汉边地接应匈奴降者之所。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东。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匈奴左大都尉欲杀乌师庐单于以附汉,汉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以接应之。后屡遭匈奴袭击。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
?—1931解放前新疆旧土尔扈特部喇嘛僧。一称“多活佛”。因母寡居时出生,于礼不合,遂托梦中受孕。西藏僧清活佛圆寂后,被寻认为其转世灵童。清廷赐名葛根(格根)。20余岁时,异父兄弟巴彦蒙库死,谋夺权位
蒙古族历史名肴。亦称“北八珍”。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9《续演雅发挥》所载八珍为“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醍醐为高级奶酥,由牛乳提炼而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
见“土河”(63页)。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