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帝师癹思八行状

帝师癹思八行状

元代癹思八生平事迹专文。至元十七年(1280),帝师八思巴圆寂后,翰林学士王磐奉敕撰。癹思八即元代乌思藏高僧八思巴·洛卓坚藏(1235—1280)之异译。文中首录元世祖忽必烈尊赐封号全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据本文载:八思巴为土波(吐蕃)望族之裔,幼从其伯父萨师加哇(萨班、公哥坚藏)出家学经,7岁演法,精通三藏。癸丑岁(1253),应忽必烈之召驰驿王府晋谒。戊午岁(1258),应蒙古宪宗(蒙哥)诏主持僧、道两家辨伪,僧人获胜。庚申岁(1260),忽必烈即帝位后,尊为国师授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寻辞返乌思藏,期月召还。庚午岁(1270)至元七年,以制成大元国字(八思巴蒙古文),下诏颁行,并升号大宝法王,赐玉印,统领全国释教,旋又西归。甲戌岁(1274)至元十年召还,隆重优礼,并请为皇太子真金说《彰所知论》,寻又力辞,于庚辰岁(1280)至元十七年圆寂。世祖命于京师建塔保藏真身舍利,又敕命王磐撰成行状。行状所叙八思巴历年事迹行止,皆为当时史实,并与藏、汉史籍所载相符,向为史家所重;然文中称八思巴卒年42岁,而藏文《萨迦世系》、《八思巴总传》则推算其卒年46岁,并为学界所沿用。

猜你喜欢

  • 吸烈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吸烈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瓦里。

  • 百粤

    参见“百越”(747页)。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 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

    蒙古国西部地区官署。管理阿母河以西包括呼罗珊、祃拶答而两州所有蒙古军征服之地。蒙哥汗即位(1251),正式定名为行省。此前,窝阔台汗五年(1233)已派成帖木儿为上述两州卡官,以各支宗王派驻该地之官员

  • 段归义

    即“苴义”(1333页)。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伊希·丹金旺吉拉

    1854—1907清末蒙古族诗人。察哈尔盟镶白旗人。出生于贵族家庭。7岁被迎入鄂尔多斯郡王旗公尼召为活佛。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15岁已掌握蒙、藏文,开始写诗。同治七年(1868)五月,回军烧毁公尼

  • 白人

    古代汉族对白族先民的称谓。亦作“僰人”。“白”与“僰”音近,是译音别字。明清以后统称“民家”。1956年,改称白族。详见“白族”(596页)。

  • 亦邻真

    1238—1279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怜真。出身于藏地区(后藏)萨迦款氏家族。幼从异母兄※八思巴学法,取名亦邻真坚藏。八思巴在大都(今北京)任帝师时。他曾任萨迦寺住持,亦曾赴大都谒元世祖,

  • 额速克

    即“马湩”(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