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罕
即“达犴”(1901页)。
即“达犴”(1901页)。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1722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亲王素达尼次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五十五年(1716),随清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八年(1719),和翁牛特部
亦作敖包、脑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始见于清代,又称“封包”。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也有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内埋有铜佛像或金属利
?—1613或1614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称五路黄台吉、那木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次子。领土默特属部兀鲁特。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
战国时中山国末代君主。亦称“中山王胜”。周赧王十六年(前299),赵武灵王派出精兵强将20余万攻破中山国,中山王逃亡,死于齐国,遂被立为中山国君,完全受制于赵国。十九年
见“战斗社”(1623页)。
契丹科举制度,有乡、府、省三试之设。凡乡中,曰“乡荐”。
见“珍州”(1562页)。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即“麻耳亦囊”(20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