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开元路

开元路

元地方政区名。蒙古汗国于金哀宗天兴二年(元太宗五年,1233)灭东夏国后,于乙未年(1235)立开元、南京两万户府。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将两万户府更属辽阳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置开元路(一说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置,元初因之)。辖境前后不一,皇庆元年(1312)前,东达日本海,西约以精奇里江、嫩江和辽河一线为界,南抵长白山,北达黑龙江口(包括库页岛),东南有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地(一说此为后置的合兰府水达达等路才有)。皇庆元年后辖境缩小,约有今黑龙江省爱辉县至哈尔滨市和阿城县一线以西,牡丹江中游和兴凯湖以南,辽宁省铁岭市境内柴河与泛河间以北地。路治最初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即今吉林省农安县城;一说在今辽宁开原县境;有说在今黑龙江依兰县治附近。约在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一说在元世祖至元末,末年为1294),迁至今辽宁开原县城。至顺年间(1330—1333),钱粮户为4367户。所辖居民主要为诸部女真人。皇庆元年,将以渔猎为生的水达达、吾者、乞列迷诸女真人居住区自开元路划出,设水达达路管理后,其主要管理社会比较发达的女真人、高丽人和汉人等。明废。

猜你喜欢

  • 熟番

    清代文献对台湾部分高山族的称呼。所谓“内附输饷曰熟番”,或言“界内番或在平地,或在近山,皆熟番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或靠近平原的谷地和山溪之间,故又称“平埔番”。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因与汉人接

  • 家庭公社

    原始社会中后期由若干血缘近亲家庭组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单位。萌芽于母系氏族晚期,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制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期,氏族内划分出若干个母系大家庭公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实行平均分配,民主管理,生

  • 红改

    桦皮水桶。鄂伦春语音译。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族旧时传统的生活用具之一。圆形,底部和桶口镶有薄木板,上边钻孔拴马鬃绳,用之提水。黑龙江省逊克和呼玛县一带的鄂伦

  • 来保使团

    清朝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雍正九年(1731),清朝政府为迎护噶尔丹策零异母弟罗卜藏舒努(又作罗卜藏索诺)回归故土,共同反对噶尔丹策零,复令内阁学士班第、内务府大臣来保、侍郎色楞额等56人出访额济勒

  • 上党丁零

    见“并州丁零”(891页)。

  • 中亚三汗国

    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创建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的统称。居民大都操乌兹别克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下半叶,相继为沙皇俄国吞并。参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 丰绅济伦

    ?—180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一等忠勇公、和硕额驸福隆安之子。初以公主之子,命视和硕额驸品秩,授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奉宸苑卿。乾隆四十九年(1784),袭忠勇公爵,累官兵部尚书、领銮仪卫。

  • 撒葛

    见“耶律罨撒葛”(1328页)。

  • 戒台寺

    契丹王朝时期重修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原名慧聚寺。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沙门法均在此建戒坛说戒,影响很大。明正统时改称万寿寺,至清大修,因该寺以戒坛闻名,故改今

  • 西克辛佛教寺院

    又称锡克沁千佛洞、焉耆明屋。“明屋,”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为古焉耆国的佛教遗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2公里处。分南北两区。大殿、佛塔、僧房均为土坯建筑,均已颓圮。出土大量佛头像、壁画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