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恒乍绷起义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为“称王造反”,并逮捕了大批群众,遂激起以恒乍绷、腊者布等人为首的起义。初,起义仍限于借粮、银、牲畜等,及遭土司与清军镇压,乃发展为武装攻占康普等地,并提出“借粮抗官”、“分种土地”等口号。附近怒、汉、纳西、白等族农民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壮大,拥众4000余人。义军攻占维西厅城,并在澜沧江上游江东地区坚持斗争,队伍发展至万余人。清廷派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等率重兵前往,并勾结当地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军在维西东至丽江、剑川,南至兰坪,北至阿敦子,西至澜沧江外的纵横千余里之间,遭到义军的节节抵抗,损失甚重。翌年四月,义军带兵大总管腊者布牺牲。九月,江东地区形势逆转。恒乍绷在傈僳族别的扒、乌恒布协助下继续率义军在澜沧江东西两岸迂回开展斗争。嘉庆八年(1803)九月二十日,恒乍绷被俘牺牲,十月起义失败。起义被镇压后,清廷为避免再激起民变,被迫查办维西厅守备等污吏,并明令免去维西土司对各族人民的一些封建特权,减免云南三十余府、厅、州、县的三年赋税。

猜你喜欢

  • 北周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鲜卑宇文氏(其先为匈奴苗裔)所建,也称宇文周。西魏期间大冢宰宇文泰擅政。恭帝三年(556),泰子※宇文觉袭父职,任太师、大冢宰,独揽军政大权。同年十二月,被封为周公。旋迫恭

  • 汪忠臣

    1219—1266蒙古国将领。字汉辅。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长子。太宗七年(1235),随父降蒙古,留质太宗处。后以管军总领随军攻宋四川,破文阶,攻成都。乃马真

  • 虎拨思

    即“火不思”(392页)。

  • 海望

    ?—175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初任护军校、内务府主事、郎中。雍正八年(1730),擢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户部三库。九年(1731),授内大臣。同直隶总督李卫巡视浙江海塘工程,疏言改筑之法

  • 大仓租地

    清代内蒙古札萨克及其亲属将其私地租与汉人耕种的土地。也称内仓租地。相对于※小仓租地而言。约在雍正(1723—1735)以后,设立仓长,专门办理出租事项,承租人与仓长缔结租赁契约,即可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 设逻

    见“设罢”(923页)。

  • 速仆丸

    即“苏仆延”(1004页)。

  • 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在今云南广南县境)人。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与夜郎王※兴及漏卧侯※俞互争雄长,屡举兵相攻。汉成帝遣使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兴杀之,以其头示众。禹与俞震

  • 敌烈得

    见“敌烈部”(1882页)。

  • 玄菟州

    渤海王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二年,759),渤海赴日使臣高南申官此州刺史,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中无其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