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恩古包尔

恩古包尔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恩古包”。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组合神,包括阿鲁狄达力(雷神)、毛鲁开依达力(旋风神)、根球鲁阿狄尔(风神)。传说若触犯此3神,会得不同的病:凡从雷击的树旁走过或踩着雷击木,会得罪雷神,发高烧;从刮旋风的地方横走过,会冒犯旋风神,得抽风、嘴歪等病;触犯了风神,会得疯(精神)病。鄂伦春人过去得了上述病的一种,即给此神上供、祈祷,祭品是狍、鹿肉等。有的地区一次上供需用3只狍子,肉吃完后骨头不能当时丢弃,3天后才可。禁止妇女吃供祭的兽肉。

猜你喜欢

  • 金昭祖

    见“石鲁”(448页)。

  • 洛环水

    即“洛孤水”(1734页)。

  • 畏兀儿

    古族名。又作委兀、伟兀、外兀、委吾、辉和尔等。为元、明两代关于“维吾尔”一词的不同音译。其先世为回纥。参见“维吾尔族”(2144页)。

  • 佐格阿升喇嘛

    见“阿兴喇嘛”(1222页)。

  • 甘彝

    见“纳苏泼”(1269页)。

  • 国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教授汉学。自夏景宗李元昊创建蕃学后,汉学日趋衰落。崇宗贞观元年(1101)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请求尊行儒教,崇尚诗书,重视汉学。李乾顺采纳其议,命于蕃学外建此学,设教授,收弟子300,

  • 龟兹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龟兹(在今新疆库车一带),故名。后传入中原,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居胡部之首,称龟兹乐或龟兹伎,是西域音乐的中枢,为隋七部乐、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之一。南北朝、隋、唐时期流行。其乐曲有散曲和大曲

  • 西宁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唐置鄯州,上元(674—676)间,为吐蕃所据,号青唐城。宋改西宁州。后归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为蒙古军所取。元初为弘吉剌部昌吉(章

  • 挞鲁古河

    见“他鲁河”(574页)。

  • 纥石烈牙吾塔

    ?—1231金大将。名又作牙古塔、牙吾太、牙忽带,一名志。女真族。纥石烈氏。刚悍喜战。贞祐二年(1214),由亲军出任军中提控,随仆散安贞镇压山东农民起义军,杀伤甚众。四年,迁栏通渡经略使,历任元帅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