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珊珊

撒珊珊

傈僳语音译。即竹签卦。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占卜形式之一。 卜卦时将专门用于卜卦的27根竹签随意分成三股(并非每股9根平分),一股称“枯娃”,代表问卦者本人;一股称“尼马”,代表中间者;另一股称“尼划”,代表问卦对象。分成三股后,再顺次在各股中以二根为一组顺序数下去,并将各股最后乘下的不足二根之数留下,再将手中剩下的竹签打乱分为三股,重新依次数竹签,如此重复三次,最终以各股中中所出现的竹签根数来解释是什么鬼在作祟并如何祭祀它。

猜你喜欢

  • 辽阳府

    见“东京”(507页)。

  • 后部

    即“绝奴部”(1785页)。

  • 渠复累

    汉属国大且渠(大首渠)。匈奴人。武帝元鼎五年(前112),以击匈奴有功,被封为昆侯。卒,子乃始嗣。

  • 元英宗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扎哈沁旗

    见“扎哈沁部”(194页)。

  • 瓜尔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

  • 亦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设置之益实卫均称作伊实卫。

  • 玉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作玉孜伯克、羽滋伯克。维吾尔族语,意为百户长。职司征收百户范围的粮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额尔济纳

    一作也克吉儿。元代党项(唐兀)人。右丞相乞台普济之子。年22从元武宗于北庭,以勇武著称。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又进知枢密院事。至大元年(1308)兼仁虞院使,拜御史大

  • 庆历桂阳瑶民起义

    宋庆历三年(1043),湖南桂阳地方官府为贯彻朝廷对瑶族地区的经济封锁政策,派官军捕捉运盐入山的瑶民,并对瑶族村寨进行残酷烧杀掠夺,激起广大瑶民进行武装反抗,攻打桂阳城,并占据蓝山县华阴峒为据点,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