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觐途记

朝觐途记

书名。清末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原稿为阿拉伯文。咸丰十一年(1861)由作者门人马安礼译为汉文,在云南昆明刻版问世。书中记叙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自云南昆明出发,赴缅甸仰光,乘船渡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和红海,到达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的经过。历时8年,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回国。作者行踪所至,随时记述阿拉伯和西南亚各国的古代建筑、文化遗址以及传说中的伊斯兰教先知圣哲陵墓状况,对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亦均有所涉及。惜语焉不详。该书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至阿拉伯和西南亚各国陆、海路交通状况,今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注释本。

猜你喜欢

  • 全苏对新贸易联合公司

    参见“苏新贸易公司”

  • 恩滚洪

    即“恩滚库蒙”(1871页)。

  • 密拉河卫

    见“木束河卫”(259页)。

  • 关前隘大捷

    中法战争重要战役。亦称“镇南关之役”。光绪十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885年2月13日),在清军主和派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1888)抵抗不力,放弃谅山,退入镇南关,形势十分危急之际,清政府起用业已

  • 禁公禁母

    解放前海南岛黎族地区被诬指能以法术咒人致病或致死的人。多为中老年人,男称“禁公”,女称“禁母”。据说前者禁人的做法是斩下鸡头或蛇头用树叶包裹起来,称“禁包”,对被禁的人点名道姓地念咒语,然后把“禁包”

  • 哲博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又译哲坡伯克、哲百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制作军服,修造兵械,为哈喇都官伯克副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海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可河卫皆作噶哈卫。

  • 西凉乐

    十六国北朝时期盛行之音乐。唐朝十部乐之一。源于龟兹乐,并吸收汉族及小月氏、丁零、匈奴、氐等族的乐律。东晋时期,天竺国送给凉州牧张重华乐工12人,乐器一部,其中有笛子、琵琶、箜篌、五弦、铜鼓、皮鼓、都昙

  • 纥石烈牙吾塔

    ?—1231金大将。名又作牙古塔、牙吾太、牙忽带,一名志。女真族。纥石烈氏。刚悍喜战。贞祐二年(1214),由亲军出任军中提控,随仆散安贞镇压山东农民起义军,杀伤甚众。四年,迁栏通渡经略使,历任元帅左

  • 蒙古自治邦

    日伪政权。1941年8月4日由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组而成。设在张家口。对外仍称“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任主席,于品卿、李守信任副主席,最高顾问为日人金井章二。实行蒙、汉、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