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华黎

木华黎

1170—1223

蒙古国开国功臣、大将。又译木合里、模合里、木诃里、摩和赉。札剌儿氏。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孔温窟哇第三子。幼由父送给铁木真(成吉思汗)为奴,故世代为孛儿只斤氏臣仆。沉毅多智、雄勇善战,40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随从灭蔑儿乞、克烈、乃蛮诸部,统一蒙古,屡立战功,深受器重,被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元史》卷119)。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左翼万户长,统汗庭以东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的广大地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称“掇里班·曲律”(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太祖六年(1211),随从征金,大败金兵于野狐岭(今张家口西北)、会河堡(今河北怀安东)等地,尽歼金军精锐。八年,进逼中都(今北京),攻占益都、滨、棣诸城,于霸州招降史秉直父子及肖勃迭。九年,从汗围攻中都,迫金帝献女请和。后受命统军攻辽东、辽西,十年,平东京(今辽阳),陷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取锦州等城。十二年,封太师、国王, “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元史》卷119)承制行事,统领汪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兀、忙兀等蒙古军及契丹、脣、汉诸军,全权经略中原,总太行以南军政事宜,连年进攻河北、山东、山西各地。改变以往蒙古军春去秋来,只重抄掠的作法,开始占据城池,禁剽掠。陷蠡州、大名府、益都、密州诸城。十三年,克太原、平阳及忻、代、泽、潞、汾、霍等州。十四年,破岢、岚、吉、隰、绛诸州。十五年,收降真定武仙、东平严实,取河北诸地。十六年,破东平,取葭、绥德、坊诸州。十七年,拔同州、薄城,攻长安、凤翔不下。十八年,回师山西,三月,卒于闻喜。英宗至治元年(1321),追谥忠武鲁国王。

猜你喜欢

  • 长沙蛮

    古族名。汉至宋代长沙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作族称。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改长沙国,故名。晋代始有※槃瓠蛮后裔之说。汉永寿三年(157),举兵屯众于益阳(今湖南益

  • 陆叡

    ?—496北魏大臣。字思弼。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平原王陆丽次子。年10余岁,袭父爵为抚军大将军、平原王。沈雅好学,折节下士。任北征都督,拜北部长,转尚书,加散骑常侍。太和八年(484),与陇西公元琛

  • 按巴坚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

  • 京营

    清代京师绿营之俗称。即“巡捕营”(948页)。

  • 慕容神威

    吐谷浑王族慕容威字。见“慕容威”(2437页)。

  • 冬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扬阐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与另一类奴隶“扬更”相似,亦属于“庸部”。详见“阐”(2105页)。“更”(1048页)、“扬更”(754页)。

  • 强巴·衮噶坚赞

    清代藏族学者。道光八年(1828),著有《德格土司传》,详载德格地区(今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土司家族史,是研究该地藏族历史的重要史料,颇有声誉。有木刻版传世,版存德格印经院,共54版。1968年捷克

  • 稿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文案、帮文案各1人,稿书3人。负责拟公文,呈递钦差驻藏大臣审核,经修改后,再发交满印房缮写。人员由驻藏大臣调藏随员充任。宣统(1909—1911)年间,由驻藏大臣联豫奏准,

  • 哈国兴

    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其先出自新疆回部,回将※哈攀龙之子。乾隆十七年(1752)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任云南督标右营游击,迁东川营参将,治军严明,待人有礼,深得当地各族信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