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明朝将领。原名绰罗,一译丑驴。蒙古族。故元兵部尚书(一作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归附明朝,太祖赐以姓名。因通译书,授燕王府纪善。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以功升都指挥同知。奉命译塞外表奏及朝廷诏敕。屡向明成祖禀陈己见并举荐蒙古族文人七十等,多被采纳。洪熙元年(1425),进后军都督佥事,旋升右都督,封忠勤伯。寻卒。
明朝将领。原名绰罗,一译丑驴。蒙古族。故元兵部尚书(一作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归附明朝,太祖赐以姓名。因通译书,授燕王府纪善。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以功升都指挥同知。奉命译塞外表奏及朝廷诏敕。屡向明成祖禀陈己见并举荐蒙古族文人七十等,多被采纳。洪熙元年(1425),进后军都督佥事,旋升右都督,封忠勤伯。寻卒。
即“夹谷清臣”(749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又作俄罗春、俄乐春、俄伦春、俄尔吞、鄂尔吞、鄂鲁春,俗称“栖林(麒麟)”。清代还据其使用马匹与否,有使马部、使鹿部,摩凌阿(满语,“骑马的”之意)鄂伦春、雅发罕(“步行的”之意)鄂伦
战国末东瓯王。秦并天下后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末众诸侯叛秦,率东瓯族人从鄱阳令吴芮反秦。后楚汉相争,又附刘邦击西楚霸王项籍,因佐汉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被封东海王,定都东瓯(今浙江温州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即“慕容望”(2438页)。
因发现于今新疆温泉县阿尔卡特草原,故名。现存新疆博物馆。通高285厘米,脸型宽圆,蓄八字胡,身著翻领大衣,腰束带,垂系小囊,配剑及短刀,左手扶剑柄,右手举杯,至胸前。系6至9世纪突厥人遗物。为研究古代
哈萨克族婚俗之一。意谓“迎亲仪式”。当新郎和送亲队伍走到离家一公里左右时,新郎要飞马回家报信。新郎嫂子即要带领一群妇女前往迎接,公婆于毡房门口伫候,并让新娘换上新郎带来的马。送亲和迎亲队伍会合后,要分
一译“丑驴”。见“李贤”(1019页)。
见“琫”(2146页)。
指唐代吐蕃在河西、陇右侵占的地区。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东去长安平乱,河西空虚。吐蕃乘机攻陷兰、河、廓、鄯、洮、岷、秦、成、渭等陇右诸地,继取凉、瓜、甘、肃等州。建中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