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国镇宁县志

民国镇宁县志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4卷。民国时期胡翯(号羽高,贵州三都人,汉族)等纂。成书于1947年。是志在(光绪)《镇宁州志》基础上,增补民国以来的采访材料而纂成。共16篇。卷一为志首、地理、前事;卷二为经制、营建、职官、铨选、宗教;卷三为祠祀、人物、民生、民风、物产;卷四为庶政、艺文、志余。其中,民风篇又有“民族”分篇,专载该县各民族社会习俗等。惟该书将今布依族称为“夷族”(亦称“仲家”),是该县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居民,谓“夷族”乃“五代时楚王马殷自邕管迁来,亦有原为汉人由各省从军至镇,与夷女结婚,日久化为夷族者。”以种水田、花衣长裙、擅长蜡染为特征,有“高山苗,水仲家”之称。为研究布依族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材料。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手抄本及复印本。

猜你喜欢

  • 尕尔哇

    土族语音译。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3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觉哈撒尕

  • 末河

    古水名。史载室韦族达姤部与黄头室韦分布其东西。通行看法是即今第二松花江,因此江在唐代称“粟末水”,一作“涑沫江”,“”为“涑”字之误(此说与唐代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有矛盾,待考)。

  • 河西字

    元代对西夏文的称呼。西夏所创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称蕃书、蕃字或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元代仍流传使用。因西夏已灭亡,其故地在黄河以西,故改称此。

  • 慕容曦皓

    689—738唐代吐谷浑王族。又作慕容希皓、曦光,一说曦光、曦皓非同一人,字晟。慕容氏。※慕容宣赵子。初为本部观乐王、燕王。武周长安四年(704),授游击将军、守左豹韬卫翊左郎将,后历封忠武将军、行左

  • 济度

    1632—1660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郑亲王※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八年(1651),封多罗简郡王,兄富尔敦卒后封世子。九年,参与议政。十一年(1654)底,授定远大将军,同贝子务达海、都统噶达浑

  • 鬼首

    见“鬼主”(1703页)。

  • 奇嘉王

    即“独逻”(1707页)。

  • 吐吉

    参见“始毕可汗”(1550页)。

  • 傅介子

    汉朝官员。汉北地郡义渠人。初从军,累功至骏马监。元凤(前80—前75)中,奉命出使大宛。时楼兰、龟兹归服匈奴,屡遮道杀汉使,不久,其自大宛返龟兹,闻匈奴使至,率吏士袭杀之。拜为中郎,迁平东监。四年(前

  • 下多哇罕增·嘉样坚赞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化隆县噶玉沟。7岁从扎巴·罗桑坚赞出家为僧。11岁入夏琼寺经院,从扎巴穹仓受沙弥戒和比丘戒,学习《新论》前之课程。21岁赴西藏,入色拉寺结扎仓学习。在热振大堪布前聆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