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乐城之战

永乐城之战

宋夏之间的一次重要战争。西夏惠宗与母梁氏不协,夏大安七年(1081)梁氏囚惠宗于兴州,自视国事,国内动乱。宋乘机出五路兵攻之,未成功。大安八年(1082)宋神宗派给事中徐禧到鄜延(今陕西富县、延安一带)督率宋军攻夏。禧不听种鄂之言,主张在边界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14日而成,赐名银川砦,威胁西夏。禧率众还米脂,以万人属副总管曲珍屯守。西夏梁太后令统军叶悖麻等集六监军司兵力30万屯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北,出兵来争。徐禧回援。叶悖麻纵锐骑铁鹞军渡河。曲珍建议乘其半渡击之,禧不听。夏军渡河回,大军继进,宋军大败,多员大将战死。叶悖麻包围永乐,城中乏水,渴死者过半。夏兵破城,徐禧及很多大将被杀,士兵、役夫死亡20余万。叶悖麻进围米脂,耀兵三日而还。后夏主动提出议和,双方复通好。

猜你喜欢

  • 要木忽尔

    见“玉木忽儿”(476页)。

  • 斡儿寒河

    河名。又译斡耳罕、斡儿罕、斡儿洹、斡鲁欢。今蒙古汗国鄂尔浑河。蒙古汗国建立前,蔑儿乞部世居该地,后为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所灭。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大败叛王昔里吉军于此。

  • 完颜从坦

    ?—1218金朝宗室。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大安(1209—1211)中,任尚书省祗候郎君。宣宗贞祐二年(1214),自募义兵数千,任宣差都提控,授同知涿州事,迁刺史,经略海州。未几,充宣差都提控,安

  • 东干

    古代中亚和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族对回族之称。“东干”意为“遗留”,多见于突厥文献。一说或称“东甘”,乃“甘肃东部之回回人”。光绪三年(1877)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首领白彦虎率部分回民,由新疆进驻俄国哈

  • 玛本

    唐吐蕃官名。藏语音译,意为“军官”,即“军事长官”,或译作“武官”。为吐蕃“七官”之一。职能是“与敌人搏斗,以锐利武器镇摄敌方,使我方取胜”。从《德乌佛教史》看,吐蕃“五如”之“如本”(翼长)同时身兼

  • 造案司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及宫廷首饰制造和作坊管理等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噶尔旦木巴

    见“噶勒达玛”(2502页)。

  • 长沙蛮

    古族名。汉至宋代长沙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作族称。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改长沙国,故名。晋代始有※槃瓠蛮后裔之说。汉永寿三年(157),举兵屯众于益阳(今湖南益

  • 保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顺二年(1331),斡即受封。

  • 龙喜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