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固回民起义

海固回民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回民起义。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后发生在宁夏海原、固原,史称“海固事变”。因国民党陈诚部队在海固地区抓兵,强迫入伍回民吃猪肉,烧毁清真寺,横征暴敛,污辱妇女等暴行引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9年元月15日,海原沙沟、白崖、固原红崖堡回族农民在马国璘、马英贵等领导下,率先发动起义,提出“反蒋抗日,救国抚民”、“杀贪官、灭土豪,打富济贫”、“汉回同胞一体同仁”等口号,得到回汉群众之响应,拥众万余,编为6个团。以马国 为司令,马英贵、马少敬为副司令。国民党八战区调军进行围剿,多次被义军击溃。后因内部分裂,马国璘受重创转匿西山,马英贵轻信假“和谈”,被诱杀,起义失败。同年5月26日,马国瑞、马喜春等领导海原回民在艾莴湾(今西吉白崖)举行第二次起义。以“五族共和”、“救国救民,受压迫的回汉同胞是一家”等口号,张家川、海原、隆德、泾原等地4000余回民纷起响应。攻克国民党据点。号称“崇义军”。后义军遭胡宗南部包围,弹尽粮绝,马国瑞、马喜春阵亡,起义再次失败。1941年5月3日,该地回民又在马国璘、马思义和马国璠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起义。击溃国民党191师、预备7师,经平化,转战隆德,进入张家川,全歼191师一个团千余人。后遭陕甘国民党部队包围,义军突围,退守固原。因内部分裂,马国璘被诱捕、惨遭杀害,马思义、马国璠率余部200多名,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投奔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 梁弥黄

    宕昌羌国王族。※梁弥忽之子。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受父遣,使魏,奉表求内附,魏赐爵甘松侯。

  • 黑齿

    古族名。亦称漆齿。以俗喜嚼食槟榔久而齿黑,故名。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在其《楚词·招魂》中已与雕题并称,指其时为楚国以南百越族群中之一部分。《战国策·起策》亦指其为吴、越之民。唐·樊绰《蛮书》更确指其为

  • 西伯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哈三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克三所。永乐四年(1406)二月,木伦河野人首领马儿张等来朝,命以其居地置所。据考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

  • 土护真水

    见“土河”(63页)。

  • 喀喇汗王朝

    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伊斯兰化王朝。亦称“葱岭西回鹘”、“黑汗王朝”、“伊利克汗王朝”、“阿弗拉西亚勃王朝”等。王朝起源,除回鹘说外,尚有葛逻禄、样磨、处月、突厥、土库曼等诸说。唐开成五年(840),漠

  • 八合思巴

    即“八思巴”(25页)。

  • 哈剌卫

    见“哈里河卫”(1639页)。

  • 临海水土志

    风土志名。三国吴人沈莹撰。1卷。原书已佚,后世《书钞》多转引自《后汉书·东夷传》和《太平御览》卷698中所撰部分摘录。此志各书转录名称不一,有称《临海水土异物志》、《临海风土记》、《临海水物志》等。主

  • 斐雅思哈

    ?—1672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佐领木科里第三子。初任护军校。天聪六年(1632),太宗亲征察哈尔,分兵略明大同,至朔州,与参领道喇等击败出城兵。崇德三年(1638),署护军统领,随贝勒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