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爱猷识理达腊

爱猷识理达腊

1338—1378

明代蒙古可汗。一译阿裕锡哩达喇。孛儿只斤氏。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长子。元至正十三年(1353),立为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十六年(1356),中书左丞相哈麻及其弟御史大夫雪雪谋废妥欢贴睦尔,立其为帝。事泄,2人被杖杀。后,与生母完者忽都皇后奇氏(高丽人)谋废父皇自立,宫廷内分为帝派、太子派,各自与统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或扩廓帖木儿相结。自二十四年(1364)起,双方矛盾激化,北方元军内部混战,南方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以孛罗帖木儿称兵犯阙,出奔冀宁,下令讨孛罗。翌年,孛罗被诛后,由扩廓帖木儿护送回京。母后奇氏传令扩廓帖木儿以兵拥其入城,欲胁帝禅位,因扩廓止兵未遂。二十七年(1367),在内外交困之中,受父命总天下兵马,以稳定局势,抗击北上的农民军。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明北伐军进逼大都(今北京),被迫随皇室退守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翌年,上都被明将常遇春攻破,退居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十年(1370),父卒,嗣汗位,称必力克图汗。次年改年号宣光,史称北元。同年,应昌失守,宗室、大臣、宝物多被明军俘获,独率数十骑突围,退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扩廓帖木儿会合。宣光二年(洪武五年,1372),在和林附近击败明将徐达的中路军,使明太祖力图消灭北元的计划受挫,暂时中断对漠北的进攻,北元乘势驱骑南下,进入漠南、华北。宣光四年(洪武七年,1374),北元据点兴和(今河北张北县)被明将蓝玉攻取。次年,大将扩廓帖木儿卒,南下诸路元兵多被残破,势衰。八年(洪武十一年,1378),病卒,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上庙号昭宗。明太祖为招降其部下,亲撰祭文,两次遣使至漠北吊唁。一生崇尚佛教,常召藏僧、高丽僧至宫中讲经;又酷爱书法,史称,“其楷遒媚,深得虞永兴之妙,非工夫纯熟,不能到也。”

猜你喜欢

  • 哈尔噶斯

    ?—1754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茂济喇克之子。雍正元年(1723)拒从罗卜藏丹津反清。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为该旗第一任札萨克。

  •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

  • 甘露点滴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梯格巴》。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用藏文写成,全书74叶,木刻本。书中重点论述临诊各种疾病的治疗,对6大基本病症的理论有所补充。此外还介绍了如何使用腹泄剂等7种疗

  • 铭安

    ?—1911清末大臣。内务府镶白旗人。姓叶赫那拉氏。字新甫,号鼎臣、独醒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同治五年(1866),由詹事迁内阁学士。十年(1871),迁盛京刑部侍郎。光绪三年(1877),

  • 登闻鼓院

    契丹官署名。简称“鼓院”。为受理传达吏民申诉的机构。朝堂外悬鼓,申诉者击鼓上闻,是制原起于魏晋,称登闻鼓。唐于东、西朝堂(洛阳、长安)各置,由监门卫奏闻。辽景宗保宁三年(971)正月,“庚申,置登闻鼓

  • 聂赤赞普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

  • 月鲁不花

    1308—1366元朝大臣。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赤老温后裔,脱帖穆耳子。顺帝元统元年(1333)进士,任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镇守官)。首倡建孔子庙,请名儒掌教。至正元

  • 亢五租

    亦作“空五租”。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部分高山族土地所交地租。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沙连六社高山族拥地甚广,招募汉人前来拓垦闲旷空地,田开成后,纳其所获5%,故称。

  • 琐南藏卜

    元代白兰王。一作唆南藏卜、锁南藏卜。乌思藏人。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达尼钦波与忙达汗公主之子。尚寿宁公主布达汗。至治元年(1321),袭封为白兰王,赐驼纽金印。旋出家。泰定三年(1326)五月还俗,复白

  • 大金吊伐录

    书名。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