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萨
清代浩罕伯克。一称爱散、爱散巴图尔、爱萨达德华。浩罕人。道光六年(1826)六月,率安集延人60余随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今喀什)。被击败,逃归浩罕。十年(1830),复偕胡什伯克木萨挟持张格尔兄玉素普和卓再次内犯,被挫败,遁。
清代浩罕伯克。一称爱散、爱散巴图尔、爱萨达德华。浩罕人。道光六年(1826)六月,率安集延人60余随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今喀什)。被击败,逃归浩罕。十年(1830),复偕胡什伯克木萨挟持张格尔兄玉素普和卓再次内犯,被挫败,遁。
即“雒常”(2457页)。
见“蜀李书”(2366页)。
见“泰宁路”(1800页)。
清代将领、书法家。字子明,四川阆中人。回族。初从向荣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参将署固原提督。后迁肃州(甘肃酒泉)提督。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军攻西安,奉调援陕,失利,被夺职回归故里。善书法,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之孙,也速不花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与诸王翊戴忽必烈称汗,以功赐银5千两,缎300疋。随汗平定叛王阿里不哥之乱。元中统三年(1262)封广平王
又作仁蚌阿旺吉查。明末后藏仁蚌地区王子。《萨迦班智达传》作者。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藏历十一饶迥之阴土兔年,1639)著于仁蚌波昌。该书以诗体专述萨班幼年、青年学法情况,精通五明之学,特别记载了萨班携八
见“速把亥”(1840页)。
见“满都海哈屯”(2394页)。
汉代西域官名。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置。旨在管理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等地屯田事务,保护过往使者及商旅。为※西域都护之雏形,亦是西汉于西域设官之始。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
发现于新疆昭苏县小洪那海草原,故名。通高230厘米,头部宽35厘米,身宽50厘米。花岗岩质。面东而立,双手置胸前,右手似执碗、杯之类器物,著冠辫发,发辫多至十根,长垂至腰。前胸到腿刻有古民族文字,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