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箓敕帖
见“评皇券牒”(1170页)。
见“评皇券牒”(1170页)。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斡罗纳儿、斡耳那、斡罗那、斡鲁纳台、斡罗纳兀惕。与成吉思汗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长子斡剌纳儿之后裔。蒙古国开国功臣巴歹、启昔里(乞失里黑)即属此部,宋嘉泰三年
?—1034字荩臣。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御卿子。咸平二年(999)补西头供奉官,擢閤门祇侯。大中祥符七年(1014)五月,诏令为六宅使知府州,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领普州刺史,再迁左藏库使,实授嘉州刺史,
蒙古语作“侯勒”,即四弦。18世纪前出现的蒙古民族乐器。盛行于科尔沁草原,几乎家家皆有,人人擅奏。可独奏,亦可伴奏。琴筒为木制,蒙以蟒皮,琴杆用乌木或红木制成。有弦四条,弓用马尾制作,分成两股,分别夹
唐朝公主、回纥可敦(后妃)。肃宗次女。乾元元年(758),封宁国公主,和亲回纥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以谢回纥助唐讨“安史之乱”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之功。肃宗亲送至咸阳磁门驿。公主深明大义,以大局
传说中蒙古尼伦诸部女祖先。又译阿兰果火、阿抡郭斡。“阿阑”为名,“豁阿”为蒙古语“美丽”之意。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火里秃麻部人。首领豁里刺儿台蔑儿干之女。原居阿里黑兀孙(今勒拿河上游)地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又作角。《南村辍耕录》等称:相传其形怪异,色绿,高数十丈,头生一角如犀牛,形状似鹿而生马尾,能日行1万8千里,通晓诸国语言。据云成吉思汗西征时于印
?—1740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西鲁特氏。吏部尚书明安达理之孙。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荫生授理藩院主事,迁刑部员外郎。雍正初年,历迁郎中、湖北按察使、巡抚。五年(1727),调四川巡抚。以战
犴皮上衣。鄂温克语音译。系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冬穿上衣。有带毛和不带毛两种,此称指带毛者,冬季穿;无毛者称“坡利套”,夏季穿。
古地名。亦名黄花堆。即今山西山阴县东北黄花梁。西晋建兴元年(313),鲜卑拓跋猗卢在此筑新平城(小平城),令子六修镇之,统领南部。唐元和四年(809),范希朝置沙陀酋长朱邪尽忠子执宜及其部落居此。
萨满教神灵之一。亦称火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地区。鄂温克人尤崇敬火,认为主宰火的是神,它是一位蓬发老太太。每户的火主即他们的祖先,火主死掉这户就要绝根,故生火后不能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