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三卫,满洲源流考》作斐森卫。永乐三年(1405,一作四年)八月,古儿伐里女真首领买罕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以买罕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下游左岸普耳萨西北的斐森屯,一说在呼兰附近。次年八月买罕等复入朝贡马。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三卫,满洲源流考》作斐森卫。永乐三年(1405,一作四年)八月,古儿伐里女真首领买罕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以买罕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下游左岸普耳萨西北的斐森屯,一说在呼兰附近。次年八月买罕等复入朝贡马。
春秋时※姜戎首领。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秦逼诸戎,晋惠公诱其率所部由瓜州(陕西秦岭西陇山地区)迁至晋南鄙,除荆棘,驱野兽,为晋国荒地的开辟、国力的强盛作出重大贡献。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元统二年(1334),世祖子脱欢次子蛮子始受封。其子不花帖木儿(又作帖木儿不花)袭封。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有背水、扫地、放牧、短程背运、传呼口信等,在中司官的指挥下,由寨首率当差百姓,每次每寨出7至9人,服役10天,1年3次。
见“女真海龙摩崖”(148页)。
藏语音译。意为“食肉赤面者”。藏史对古代藏族先民的称谓。反映了藏族古代先民原始生活的情况。唐代汉文史籍称之为“赭面国”。唐代吐蕃人习以赭色饰面,故称。此俗并影响到唐代宫庭皇族仕女的装扮。详参“赭面国”
书名。又名《满清宫廷秽史》。清末陈去病(有妫血胤)撰。2卷,附《吴三桂借兵始末记》等,光绪三十年(1904)成书。上卷记满洲世系等,下卷杂记清朝历代旧闻轶事,揭露统治者的暴虐淫秽。有光绪三十年刊本。对
唐廉州刺史。字如和。岭南道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隋合浦太守宁宣之子。自幼聪敏,颇善诗书。唐武德(618—626)初,父病卒,唐高祖下诏钦准其袭父职。勤于政务,抚众有方,州民各安生业,社会秩序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直辖地腹里,设治所于开平县(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唐代为奚、契丹地。金置桓州。世祖中统四年(1263),改开平府为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一作十九年),并为
清代亲近皇帝的卫军、禁兵。嘉庆《清会典事例》卷871载:“亲军,系龙骧宿卫”。龙骧,当指天子之下矫健之兵,如龙之腾骧;宿卫,指其职责,宿卫殿廷。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满洲、蒙古内,每佐领选
即“他漏河”(5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