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秦州

秦州

古地名。当今甘肃天水地区。原为羌、狄、戎所居。西周孝王封秦祖先非子“邑之秦”,号曰嬴秦,居此以和西戎。秦因得天时、地利,因而强大。传至庄公,为周西垂(陲)大夫,居犬丘(天水南)。秦襄公将兵击戎救周,有功,列为诸侯。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设陇西郡。辖其地。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天水郡,属之。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改为汉阳郡。曹魏增设秦州,晋因之。后或设或省,州名代代相传。境内戎邑道、罕幵、绵诸道、䝠道、冀、邽等皆秦汉时部族名。魏、晋时仍有大量氐羌。十六国时为西北诸政权争夺要地。

猜你喜欢

  • 达什丕勒

    ?—177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旺舒克次子。雍正六年(1728),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八年(1730),受命督运科布多军粮。九年,解运马匹赴巴里坤。继随亲王策凌额驸等

  • 恩泽

    ?—1899清朝将领。蒙古镶蓝旗人。噶奇特氏,字雨三。光绪初(1875—1908)以佐领随军克黄田,复乌鲁木齐诸城,擢协领。先后于呼图壁、头屯河、玛纳斯等地镇压回民起义。晋副都统。历任巴里坤、乌鲁木齐

  • 该歪

    见“六方”(831页)。

  • 干文鱼

    鱼名。渤海国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其为贡品,献一百尾于唐。据说,因其曝晒于太阳下,干后日久不腐烂,故以为贡品。

  • 走敖特尔

    蒙古族放牧的方式之一。是蒙汉合璧词,意为“移场放牧”,俗称“走场”。蒙古牧民由常年固定的牧场转移到其他牧场放牧,称“走敖特尔”。而固定牧场之间的移动不称走敖特尔。多在春、夏、秋三季进行,走场的主要原因

  • 塔出

    ①蒙古国驸马。又译泰出、塔术。斡勒忽纳惕氏。※月伦太后(成吉思汗母)弟斡剌儿之子,一说作月伦弟。娶成吉思汗幼女按塔伦(又译阿勒塔伦)公主,称古列坚(驸马),故习称塔出驸马。成吉思汗赐以“照儿薛禅”称号

  • 辽西鲜卑

    ①汉代时游牧于辽西一带鲜卑人的称呼。因驻牧其地,故名,与汉时战时和。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其首领连休曾率众烧塞门,寇百姓。永宁元年(120),其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降汉,奉贡献,分别被封为率众王

  •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

  • 蒙文天文图石刻

    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照壁上的一块蒙文天文石刻图。直径144.5厘米。清雍正三年(1725)根据钦天监所制天文图刻成。图上所刻的星象都用蒙文注明名称,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

  • 英吉沙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新城”之意。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总兵。三十一年(1766),改设领队大臣,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光绪九年(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