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亦作“哈达”。女真语音译,“山峰”之意。《金史·国语解》谓“山之上锐者”。满洲语和蒙古语至今犹有此词。可能源于阿尔泰语系诸语族的祖语,起源甚早。
清代云南泸水县秤戛区反封建土司的群众首领。秤戛区瓦丕大竹箩人。傈僳族。乾隆年间(1736—1795),与弟那底扒、妹扒斯巴、那哥妈,因不堪土司剥削压迫,发动群众起义,秤戛及碧江、福贡地区群众纷起响应。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又作诺色波罗。南北朝和隋时归附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在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沙赫里夏勃兹)西200里。《新唐书·西域传》又称小史,役属史国。《元史·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省惠水县自称“蒙娄”的苗族中。行葬时,先挖出墓穴,用石板将四壁嵌好,穴底用竹席铺垫,置尸体于上,不放任何随葬品。上面石板盖严,再封土,封土外面有的还用石头垒成圆形围圈,不立石碑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长屋内的各小房间。内设火塘,为家族公社时期各小家庭的生活用房。 见“恩冬”(1868页)。
位于云南昆明城南回族聚居的顺城街。始建于明初,是昆明地区伊斯兰教重要寺院之一。清康熙、雍正间(1662—1735)重修。咸丰、同治间(1851—1874)毁于兵燹,光绪间(1875—1908)重建,1
西域古河名。见《大唐西域记》、《新唐书·西域传》。佛经中有私陀、私多、私他、斯陀、死多等梵文译名。清《西域图志》作叶尔羌谔斯腾。《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叶尔羌河。源出葱岭(帕米尔高原)。即今叶尔羌河及
清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因脱胎于满族妇女的长袍,满族被称为旗人,故称。顺治初年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着。初时袖口平而肥大,腰身宽大直统,下摆不开衩,长可掩足,身上绣以各种纹饰。
①西夏景宗※李元昊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②金肃宗(追谥) ※完颜颇剌淑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皇庆元年(1312),塔思不花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