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缅宁各族反清斗争

缅宁各族反清斗争

咸丰七年(1857),回族领袖罗存弟、马德厚响应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率各族群众攻占缅宁,筑城举义,被署顺(宁)云(州)协副将魁昌镇压后,转至云州(今云县),与义军首领蔡发春联合,继续与清军战斗,大小战役数十次。八年,在蒙化(今巍山)义军援助下,大败官军,迫使魁昌退守缅宁城。十年(1860)初,义军掘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垣17处,闰三月初八日晨,顺宁(今风庆)人何俊开东门投义军,义军入城巷战,魁昌逃入署衙投水自杀,义军攻克缅宁。坚持斗争达十五年之久。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清军攻陷缅宁,义军首领杨威军蔡廷栋遭杀害,起义失败。时义军以白旗为标志,清军以红旗为标志,民间又称之为“红白旗之战”。

猜你喜欢

  • 扎什敦布

    见“扎什城衙门”(194页)。

  • 拜他拉布勒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以牛录额真改称备御官。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备御官改称为牛录章京。顺治四年(1647)定

  • 都噶尔阿喇布坦

    见“阿拉布坦”(1225页)。

  • 罗卜藏锡喇布

    ?—1781清朝蒙古王公。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郡王鄂勒斋图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雍正七年(1729),尚县君,封固山额驸。九年(1731),赐乾清门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

  • 撒葛

    见“耶律罨撒葛”(1328页)。

  • 鄂赖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系喀喇沁部人。袭任理藩院郎中兼步军副尉。康熙五十七年(1718),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征四川口外理塘、巴塘。五十八年,奉命招降察木多等处索克三丹公、朱公、吉东,龚布等处之拉礼、墨

  • 朋贯

    傣语音译。又称“昆勒贯”,意为“当官人的议事会”,即贵族议事会。旧时西双版纳勐笼土司的一种较原始的民主议事会组织。由司署的“四卡贞”、“八卡贞”等主要官员和由土司远亲担任的土司司署所在地的村寨头人参加

  • 和琳

    1753—179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副都统常保子,权臣和痀弟。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笔帖式累迁至郎中。五十一年(1786),署杭州织造,后擢湖广道御史。任内,巡视山东漕运,请改河

  • 沿河祐溪长官司

    见“沿河县”(1514页)。

  • 阿勒楚喀

    地名。位于吉林省北部,即今阿城县。以水得名,即《金史》按出虎水(一译阿禄祖,俗名阿什河)。清雍正二年(1724),设协领,驻防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城。城周2里,南北2门。七年,改建新城。城周3里。乾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