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

1087—1143

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金军大举进攻,辽天祚帝逃入夹山(今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内),与外界消息隔绝。大石与宰相李处温、都统萧干等拥立皇族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此政权迅即瓦解,大石率军归天祚帝,奉命抗金,战败被俘,不久逃归。保大四年(1124)夏,天祚帝出兵攻金,大石谏阻,不纳,遂率铁骑200离开大营北走。五年,天祚帝被金兵击败,逃亡党项,中途被俘,辽亡。大石出走时,自称王,置南北官。经黑水、抵※可敦城(在今蒙古土拉河上游),会※七州十八部王众。经过六年生聚,于1130年率众西征。1132年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修建城池,得到当地突厥语诸部拥护,称※菊儿汗,又加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1134年并※东部喀喇汗王朝,建都※巴拉沙衮(虎思斡耳朵,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改元※康国。为重建辽朝,出兵7万东征,行程万里,牛马多死,返回。八年(1141),在※卡特万会战中,粉碎塞尔柱王朝组织的联军,大获全胜,※西部喀喇汗王朝与花剌子模国先后并进入西辽帝国版图。在位期间,直辖领土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官制与喀喇汗王朝官号并用,对人民轻徭薄赋,对附庸国与属部采取“羁縻”、“安抚”政策,对宗教信仰则“循俗”、“宽容”。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均有所缓和,出现了一种比较安定、宽松的政治环境。穆斯林史学家朱兹贾尼称其是一位“公正君主”,以其才能受到人民尊敬。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亦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十年(1243)逝世,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吃走路糖

    旧时布依族传统婚俗。亦称“开口亲”。流行于贵州罗甸、册亨等地。青年男女通过※“囊俏”择配或由父母包办,都要经过媒人从中撮合,始能缔结婚姻。媒人第一次去提亲,须携带1斤米酒、1—2斤糖作为礼品送给女方。

  • 敖约克

    赫哲族男子旧时下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卧有克衣”,意为“鱼皮套裤”。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男女过去皆穿鱼皮套裤,有上端为斜口、齐口两种,齐口为妇女所穿,称“嘎荣”。此为斜口,

  • 苏执义

    西夏大臣。枢密承旨※苏执礼兄。夏仁宗时(1140—1193)官御史大夫。大庆四年(1143)四月,夏州地震,居民陷没,谏言恤民疾苦。仁宗李仁孝下令,震灾之州,死者2人免租税3年,1人免租税2年;伤者免

  • 盐泊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二年(657)左右以胡禄屋部(又作胡禄屋阙)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辖地位于今新疆乌苏和阿雅尔淖尔一带。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交参户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交参户系指过去括户时曾经入籍,后来迁徙他乡,因而在当地重新登录著籍的人户。

  • 也咥

    见“乙失钵”(4页)。

  • 长宁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蒲速盌斡鲁朵”(“蒲速盌”意为“兴隆”,“斡鲁朵”意为“宫”)。为应天皇太后※术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后)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

  • ?—87东汉时疏勒王。原名榆勒。疏勒王※成兄子。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叔成为龟兹王建攻杀,龟兹左侯兜题任疏勒王。次年,汉军司马班超西进疏勒,废黜亲附匈奴之兜题,立其为王。十八年(公元75年),与班

  • 悦稽蒙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傣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汉晋时称“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芒蛮”、“白衣”等;元明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摆夷”、“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