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语

苗语

我国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等国邻近中国的地区。国内外使用人口近600万。主要特点有:声母多而复杂,韵母少而简单。除黔东方言外,都有带鼻冠音的声母,如mp、mph、mpl、mphl、mp、mph、nts、ntsh、nt、nth等等。一般都有小舌塞音和清鼻音、清边音声母,如q、qh和m、n、l等。除个别方言、次方言外,都有双唇塞音与l或组成的复辅音声母,如pl、phl、p、ph、等等。一般只有一个鼻音韵尾,鼻音韵尾在前元音后面读作-n,在后元音后面读作-,个别方言、次方言、土语没有鼻音韵尾,但有的有相应的鼻化韵母。没有塞音韵尾,元音不分长短、松紧。声调系统基本上与汉语的相同,古代分为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除个别方言外,后来由于声母清浊不同,各又分化为阴、阳两类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调类。除个别方言、次方言外,都有连读变调现象。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合成词多是修饰式的,带前加成分的合成词比较普遍,个别方言特别突出。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单音节的多,现代借词基本上都是双音节的。形态变化不发达,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除个别方言外,量词可以单独作名词的定语,有定冠词的作用。有相当丰富的状词,作动词和形容词的状语,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领属性定语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都在中心语前。指示代词作定语、名词作限制性定语时,均在中心语后,形容词作定语,除个别的外,也在中心语后。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根据语言的特点,并参照民族自称、居住地区和生活情况,苗语可划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3个方言。湘西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使用人口约计有90万;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使用人口约计有210万;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和中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东南部。川黔滇方言内部差别比较大,可分为7个次方言:(1)川黔滇次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叙永、古蔺、珙县、筠连等县,贵州省遵义、毕节、安顺、六盘水、金沙、普定、兴义等县(市),云南省镇雄、威信、文山、砚山、蒙自、屏边苗族自治县等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等县,使用人口约计有149万。越南、老挝、泰国北部的苗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这个次方言。(2)滇东北次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彝良、大关、巧家、武定、禄劝、楚雄等县(市)和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等县,使用人口约计有30万。(3)贵阳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贵阳市郊区、平坝、黔西、清镇、安顺、长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贵定等县(市),使用人口约计有182000。(4)惠水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惠水、长顺、贵定、平坝、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贵阳市郊区,摆金等(县)市,使用人口约计有18万2千。(5)麻山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罗甸、望谟、长顺等县,使用人口约计有12万9千。(6)罗泊河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凯里、福泉、贵定、龙里、开阳等县(市),使用人口约计有6万1千。(7)重安江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黄平、凯里等县(市),使用人口约计有6万。说3个方言的人相互间不能通话,说7个次方言的人相互间也不能通话,有些方言、次方言土语之间通话也有困难。

猜你喜欢

  • 都播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都波。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南,西连坚昆,南接回纥。内分3部,即都波、弥列、哥饿支,自相统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随骨利干通使于唐。其俗结草为庐,无牛羊,不知耕稼,地产百合草

  • 那木儿台吉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 巴雅斯瑚朗进藏熬茶团

    卫拉特蒙古进藏布施活动。乾隆十二年(1747),准噶尔部长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为替噶尔丹策零超度亡灵,派遣宰桑巴雅斯瑚朗、玛木特偕喇嘛绥绷格隆、鄂木扎特格隆、巴罕绥绷格隆等300人,携骆驼2000余峰,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朱雁秋

    近代爱国志士。安徽省寿县人。回族。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员,随柏文尉至安庆,任三十三军混成旅旅长。曾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隐居上海,为青帮第二十一代帮主。借势,重返安庆,广收门徒,成为黑社会头领。

  • 峒氓

    ①亦称峒民。参见“峒丁”(1646页)、“峒僚” (1646页)。 ②诗篇。唐柳宗元(773—819)撰。内容描述柳州壮族先民日常衣食住行及文身、鸡卜习俗。载《河东先生集》卷40。

  • 爱猷识理达腊五投下部民暴动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属五投下领地发生暴动,元廷派遣翰林学士承旨阔怯前往镇压,暴动失败。

  • 长乐公主

    西魏宗室女。大统十七年(551)六月,应突厥和亲之请,西魏文帝将其嫁于突厥汗国创始者阿史那土门伊利可汗。为中原王朝与突厥汗国首领和亲通婚之始。

  • 贞元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3—1156年,凡4年。

  • 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