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尊师礼

蒙古尊师礼

蒙古族尊敬师长的传统习俗。古代,上至贵族、首领,下至黎民百姓都尊崇师长。成吉思汗亦然,所到之处,不分民族、宗教信仰,广收各种有知识技能的人才,给予重用,如丘处机(汉族,道教徒)、耶律楚材(契丹族、佛教徒)等均为博学多识之士,被奉为上宾、重臣,对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制定政策,建立规章制度有杰出贡献。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尊师有加,曾为其师沙剌班(畏吾人)垫枕头,使之安卧,又亲自以“佛手膏”贴其额上,以治其疮疖。他还采纳内翰王鹗之建议,令每岁春秋二季,祭奠孔子,网罗儒士。又招请藏地高僧,尊为国师、帝师,八思巴曾为元朝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亦是广召汉族儒生、有才技之人开发丰州滩,召请有学识的藏地高僧至蒙古传播佛教。尊师之俗在蒙古蔚然成风,蒙古语尊称老师为“榜什”,学生为“舍毕”。旧时,学生从师,持羊酒,行叩首礼拜师,待学成后,按蒙古尚白习俗,以白马、白衣酬谢榜什。通文书者,可跟随首领左右,比一般人高一等。习惯法规定,有侮慢榜什者,罚马1匹并向榜什谢罪。至今蒙古族仍将有学识的人尊称为“巴克西”(即榜什),倍受社会尊崇。

猜你喜欢

  • 如拉

    唐吐蕃军政建制。“如”藏语意为“翼”。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朝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后藏年楚河流域。晚近史籍又称其为“云如”(即“右翼”)。为吐蕃“五如”之一,分上下如拉

  • 吹郭勒

    见“碎叶水”(2351页)。

  • 细娘

    契丹时期流行于燕京地区对漂亮女子的一种称呼。曾出使契丹的宋人彭汝励在《鄱阳集》中存诗曰:“有女妖妖称细娘,珍珠络臂面涂黄。”《西神脞说》云:“辽时燕俗妇人有颜色者目为细娘。”

  • 满都古勒汗

    见“满都鲁”(2390页)。

  • 耶律履

    即“移剌履”(2066页)。

  • 沙啰巴

    1259—1314元代吐蕃高僧。一名观照。积宁(约在今青海省阿尼玛卿山地区)人。为当地世家,兄弟四人行四。自幼从帝师八思巴剃度出家,曾从高僧剌温卜、著粟赤修习密乘佛法,尽得其要。善吐蕃文字,于八思巴为

  • 房脊神

    门巴族民间崇拜物。新盖住房的屋檐悬挂男性生殖器模型之习俗,相传源于人间第一幢房子的产生。其出现曾一度引起住在山洞里和树上的人类不和睦。天上神仙旺秋钦布听到此事后,派遣无身子而只有生殖器的儿子来到人间第

  • 阿难答

    ?—1307元朝宗王。又译安难答、阿难答失里。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安西王※忙哥刺之子。至元十五年(1278),父卒,袭安西王位。十八年,赐吉州路65000户为食邑。二十二年,于位下立衍福司

  • 白崖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大历七年(772),阁罗凤在勃弄川筑白崖城,设睑,故又称勃弄睑。樊绰《云南志》载:“城高十丈,四面皆引水环流,惟开南北两门……城北门外有慈竹丛,大如人胫,高百余

  • 他谷

    见“纳若”(1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