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夏

西夏

古国名。党项羌族所建,因地处宋朝之西,故称。自称大夏,又有白高大夏国、邦泥定国、梅那国等称。自唐末远祖拓跋思恭起,世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宋初,李继迁抗宋自立,子德明与孙元昊继向河西走廊发展,击败回鹘。宋景祐五年(1038),元昊正式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疆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今甘肃玉门关),南临萧关(今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2万余里。最盛时达22州,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先后与辽、宋、金等王朝对峙。居民有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族。政治制度多仿宋。创制使用西夏文字,亦使用汉、藏等文字。接受、提倡儒家文化。从事农牧业生产,盛产青白盐。有冶铸、陶瓷、印刷、织毡毯等手工业。通过朝贡礼聘,榷场贸易与宋、辽、金进行广泛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多次对宋朝作战,与辽、金亦时有战争。中期崇、仁两朝为封建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桓宗以后,国势衰微。夏末帝岘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自景宗元昊始,传10主,凡190年。

附:西夏帝王世系

猜你喜欢

  • 噶桑图登丹贝尼玛

    1805—1845清代青海佑宁寺活佛,即王呼图克图三世。出生于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嘉庆九年(1804),王呼图克图二世圆寂后,被选定为转世灵童,迎入佑宁寺,学习显宗、密宗经论。道光十年(183

  • 扎铁匠

    ?—1727清代云南威远、镇沅各族反清斗争首领。威远拉祜族。雍正三年和四年(1725、1726)清改威远土州(今景谷)、镇沅土府(今镇沅)为流官,以刘宏度为威沅州同知,后调升镇沅府同知。刘借没收傣族私

  • 布偏

    少数壮族自称。意为“边地居民”。分布在广西防城等中越边境地区。参见“壮族”(888页)。

  • 乞讬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乞讬主马”,即掌管马匹之官,由最高军政大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斡鲁补

    即“完颜宗望”(1157页)。

  • 南宰相府

    见“宰相府”(1949页)。

  • 脱罗

    ?—1506明代建州左卫首领。又作妥罗,土老。女真族。爱新觉罗氏。汉姓童(佟)。右都督※猛哥帖木儿孙。左都督※董山子。清太祖※努尔哈赤4世祖。明成化五年(1469),降袭父职,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同知。八

  • 达康

    专指徭役。见“达康档”(729页)。

  • 剑川城

    古城名。唐代南诏王异牟寻于贞元十年(794)进攻浪穹诏,击破剑川,设剑川节度使于此城(治今云南剑川县南)。

  • 挞林

    辽官名。亦作“闼林”。契丹语音译。原意不详。是大黄室韦部和小黄室韦部的官名。太宗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改称仆射,后又改称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