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教王

辅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为萨迦都却喇让一支之后裔。元至正十四年(1354)帕木竹巴绛曲坚赞占萨迦寺后,此支势力在元末明初即以达仓为基地,保存萨迦派部分实力,深受当地各教派及百姓的敬重。明朝中官杨三保、侯显进藏时,给其封赐如诸法王例。景泰七年(1456),遣喇嘛沙加星吉入朝进贡,以已年迈,请允准王子喃葛坚灿巴藏卜代行职事,代宗从之,封辅教王,赐诰敕、金印、彩币、袈裟、法器等。天顺元年(1457),明廷以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进藏,册封喃葛坚灿巴藏卜承袭辅教王,赐彩币、宝石、伞幢等物,并命其王自是护送过往使臣,勿致属下生事沮滞。成化五年(1469)正月,喃葛坚灿巴藏卜卒,命其子南葛扎失坚参叭藏卜承袭王爵。此后,其王始终与明朝保持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 杜宇

    约春秋时期※蜀人首领。一称杜主。继※鱼凫之后为蜀王,教民务农,娶朱提(今云南昭通市)有梁氏女利,移治郫邑(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更名蒲卑,自号“望帝”。自以功德高于诸王,大加开拓。后因水灾不能治,其相

  • 西河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西河郡而得名。北魏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在吕梁山东麓,西河丁零可能大都居住在吕梁山中。北魏天兴二年(399),西河胡帅护诺于、丁零帅翟同等归附北魏,翟同可能是西河丁零。

  • 千惜毕切好

    哈尼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信仰的米卦。“贝马”(巫师)为人求鬼问病所卜,卜时装一碗米,上放一鸡蛋、一块姜、一块盐巴。用手抓几粒米投入碗中,米如分开则凶,连在一起为吉。进而问何鬼主病,则呼叫一个

  • 萨龙田

    清代诗人。字肇珊,号燕南。福建闽县(今闽侯县,属福州市)人。回族。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曾官芜湖,后应观察杨雪椒聘往湖南为其幕僚。遨游于洞庭、衡岳之间。工诗,作品古朴清新。著有《湖南吟草》1卷。

  • 亚谿

    藏语音译。意为“父家庄园”。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家族占有的庄园名。清政府对达赖喇嘛班禅直系亲属,例赐爵位和庄园。 自雍正七年(1729),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之父索诺木达尔扎为“辅国公”,赐予庄园始,

  • 内蒙古自治学院

    为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培养蒙古干部而设立的学校。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与中共冀热辽分局商定,设在赤峰。金起铣任院长。1946年3月15日开学,学生来源于卓、昭两盟各旗。以培养忠实为内蒙古人民解放事业服务

  • 里社制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为坊里制和社制的合称。 “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社制”指农村中专督农事的※“社”。参见“坊里制”(960页

  • 田猎服

    契丹王宫贵族行猎时所著服装。契丹为游牧民族,帝王尤喜田猎,猎时有专服,据《辽史·仪卫志》:“皇帝幅巾,擐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杆腰。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黑绿色”。

  • 萨迦格言

    藏族文学著作。藏语“萨迦列协”之意译。为藏族最早的格言诗集。萨迦派大德萨迦班智达著。成书于13世纪初。共9章,有格言诗457首。多五、七言格言体。主题思想是以佛的观点提出待人处事的哲学。多以比喻手法,

  • 门那你

    傈僳语音译,意为“女人节”。旧时云南怒江地傈僳族女子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七,相传“女人有七个魂”,故定于是日举行。这天,女人不做任何事,一切家务由男人承担,且可以随意指责男人,男人不得还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