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道安

道安

312—385

十六国时期佛教高僧。汉族。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本姓卫。自幼父母双亡,为义兄孔氏所育。12岁出家。因容貌丑陋为师所轻,常供役于田圃。后从师受具足戒而发愿游学,师事佛图澄,得嫡传,学业大进。及佛图澄寂逝,为避慕容氏与石氏战争,隐居护泽(今山西阳城),与太阳沙门竺法济、雁门昙讲、邺都竺增辅等研习经典,又与竺法汰共登飞龙山,同僧先、道护等人一起探究经论,并于恒山建立寺塔。45岁时回冀州(今河北高邑县西南),住受都寺集门徒数百人,弘布法化。后为避战乱,被迫四处流徙。率慧远等400余人辗转至襄阳,住白马寺。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苻坚略襄阳,应坚清,前往长安化导徒众并研习经典。相继撰《光赞折中解》、《光赞抄解》、《放光般若折疑准》、《折疑略》、《起尽解》、《道行集异注》、《大十二门注》、《小十二门注》、《了本生死经注》、《人本欲生经注》、及大量经论序文。因其谙熟群书,通晓阴阳、算术,故于译注,俱能攻其幽远,探其蕴奥。主张译经要注意“五失本”,即在五项规定内不失“”本原形;“三不易”,即不得擅自更易经文的3项根据。为便于判别佛典根据,于东晋兴宁二年(364),还撰写《综理众经目录》1卷。武帝太元十年(385),被后秦姚苌杀死。是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 呼似密

    见“花刺子模”(999页)。

  • 玛木特·叶赫亚

    见“和卓沙迪”(1449页)。

  • 明殿

    契丹对皇帝陵寝建筑的一种称谓;也是一种陵寝制度。国君卒,入葬,于墓侧起屋,称之为明殿,并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年,还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诏。每逢国家有大庆吊事,明殿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现国君

  • 治夔离

    契丹语,意“万岁”。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奉使契丹的宋吏王易于《燕北录》中记:“治夔离,汉语万岁也。”为番汉臣僚见皇帝、太后时齐呼之语。

  • 中国回教史研究

    书名。回族学者金吉堂著,分上下两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是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史及回族史之较早的著作。卷上为中国回教史学,内分:“中国回教史上应解决之问题”、“中国回教史上应认识之各问题”及“中

  • 雷帖木儿不花

    元末农民起义首领。蒙古族(?)。顺帝至正(1341—1368)中,在全国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结程思忠,率众发动起义,攻陷永平,势及辽东部分地区,增土筑城,因河为堑,坚守永平,屡与知枢密院事也速所领政府

  • 保义可汗

    ?—821唐代回鹘汗国第九代可汗。��跌氏。※怀信可汗之庶长子。天亲可汗时(779—789年在位),以黠戛斯东犯,率军出击,败之。贞元七年(791),率军至西域,击败吐蕃,

  • 召庄

    或称“鲁郎道叭”。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亲属”或“官家的子孙”。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旁系后裔或远亲远戚。原为贵族集团成员,有资格当官,故亦属官种之列。后来相当一部分被迁往农村建寨,受领

  • 扎津卫

    见“扎真卫”(192页)。

  • 余善

    ?—前110西汉闽越王。※无诸之子,※郢之弟。建元六年(前135),其兄郢发兵攻打南越,武帝遣大行王恢、大司农韩安国率兵助南越讨伐闽越。郢欲负隅顽抗,他与族人反戈杀郢,被汉封为东粤王。“余善已杀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