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郑天挺

郑天挺

1899—1981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原名庆甡,字毅生。曾用名“攫日”。福建长乐人。曾任北京大学秘书长、中文系教授;西南联大总务长,中文、历史两系教授;北京大学秘书长兼历史系主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和执行主席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特别在中国史研究方面蜚声海内外。著名文章:《杭世骏〈三国志补经〉与赵一清〈三国志补注〉》、《张穆〈㐆斋集〉稿本》、《多尔衮与九王爷》等,一时饮誉史坛。《羌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附国之地望对音》、《隋书西域传薄缘夷之地望对音》、《历史上的入滇通道》等,对西北和西南边疆的研究,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清史探微》一书,辑其《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之变迁》、《清代包衣制度与宦官》及《清史满语解》等清史名篇,在清史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质,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主编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宋景诗起义史料》两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宋景诗起义文献初探》一文,尤其受到国外史学界的重视,被德国汉学家贝喜发教授译成德文,刊于德意志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通报上。他主编的专著还有: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史学名著选读》、《明清史资料》,主持校点《明史》,并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总编辑等。他一生充满爱国热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斗争,曾出版《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一书,揭露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领事裁判权罪行和日寇炮制“伪满洲国”的侵略行径;指出麦克马洪线的非法性及黑龙江流域历来是中国领土,驳斥了扩张主义者的谰言,捍卫了我国的领土主权;教育学生“超越外人”,为国争光。为人谦虚谨慎,追求真理,不断进取。解放前,参加过追悼刘和珍,并带头为死难家属募捐;发起为李大钊举行公葬;在“一二·九”运动中,代表北京大学校方与警察局交涉,解救学生出狱,一往直前,但解放后,对个人功绩,从不自鸣,几乎隐而不为人知。曾为群英会代表,两度被评为天津市特级劳模,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1980年以81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平生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爱护学生成长,关怀备至,为一代学人楷模。1981年12月20日病逝,享年82岁。

猜你喜欢

  • 钟锦

    即“钟根”(1666页)。

  • 蒙古姓氏

    古代蒙古人主要以氏族、部落名为姓。族姓氏通常以祖先名字命名,如成吉思汗十世祖辈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后人分别以不古讷兀惕、别勒古讷惕为姓氏;其九世祖辈巴阿里歹、沼兀列歹后人以巴阿邻、沼兀列亦惕为姓氏,等

  •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特刊

    1949年5月出版,铅印,16开,折叠式,东北画报社印刷。1947年4月23日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大纲。5月1日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该刊汇编了这

  •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

  • 耶律佛顶

    辽末降金将领。契丹族。天祚帝时,官永兴宫使。时辽王朝内外交困,东北女真迅速强大,深入辽地。天庆六年(1116),为抗御女真,受任监军,从都元帅耶律淳招募“怨军”,后怨军溃。继为显州路都统,在沈州(今辽

  • 叱六手

    见“叱六于”(543页)。

  • 山东西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金初以宋京东西路改置。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辖府1:东平府;节镇州2:徐州、兖州;防御州2:博州、德州;刺史州5:济州、邳州、滕州、泰安州、曹州。各府州共领县27、镇48。共有户

  • 果洛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果洛、俄洛、郭罗克等。拉加寺以西积石山一带藏族部落专称。为古代西羌、吐蕃、蒙古等各族在长期相处中融合而成。初俱居住于大、小金川上游及三都昆仑河一带。清中叶后,因惧官军征讨,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幽都府

    见“南京”(15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