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释迦院碑

释迦院碑

斡亦剌部石碑。又称蒙哥汗碑。斡亦剌部驸马八立托(※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次子)为刻写向元宪宗蒙哥汗祝寿祷文而建。1953年,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第三巴格属德勒格尔汗山南、德勒格尔河北岸阿勒坦·噶达斯山附近,即八立托夏营地发现。碑高144厘米,宽78厘米,厚20厘米。碑面上方为汉文碑额“释迦院碑记”五字,下面左边刻有3行回鹘式蒙文,右边刻有12行汉文,共263字,第10行损坏的字最多。蒙文其意为:“祝蒙哥合罕万寿无疆!愿此福分荫及子孙后代!八立托立碑”。汉文包含“万寿无疆”、“国泰民安”等意。下款记立碑时间为“丁巳(蒙哥汗七年,1257)季夏中旬后五日”。是研究斡亦剌历史和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亦是今存为数不多、弥足珍贵的早期蒙古文字实物资料之一。

猜你喜欢

  • 陈奇兽

    元代蒙古宫廷饮宴娱乐习俗。据陶宗仪《辍耕录》等记载,元朝皇帝每年六月驾幸上都,择吉日举行“诈马宴”(亦作质孙宴或只孙宴),人马盛饰,观赏陈列奇兽。届时,扈从人员将各国、各地、各部进献的珍奇野兽置于万岁

  • 马祜

    ?—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伯氏。世居韩楚地方。顺治初年,考授兵科他赤哈哈番。九年(1652),中进士。选为敬谨亲王教习,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品级官,升刑部员外郎。时钦天监初设满官,以

  • 卡地喀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 基华汗国

    见“花剌子模”(999页)。

  • 打老庚

    旧时布依族、壮族民间交际习俗。亦称打伙计、拜同年,有“结交为兄弟”之意。流行于广西、贵州壮、布依等民族地区。异村异姓青年男子在交往过程中,如遇到年龄相近、情投意合、友情深厚、情同手足者,经双方同意,互

  • 娄昭

    ?—548东魏大臣。亦作匹娄昭。字菩萨。吐谷浑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高欢妻神武明皇后之母弟。家世豪富,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正直有谋略,善骑射。少随高欢,受器重。北魏建明二年(531)

  • 哈剌哈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永乐四年(1406)二月,木伦河野人首领马八张等来朝,命以其居地置所,据考在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与蒙古国境内的哈拉哈河流域。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吗固

    即“穆”(2554页)。

  • 征南录

    即《孙威敏征南录》(9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