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隘寮

隘寮

清代在台湾近山险处设置的“防番”机构。接近台湾内山耕民(包括汉人和称作“熟番”的高山族人村寨)常遭“生番”(居于内山的高山族人)外出滋扰,为保护生命、田园及牛只,相继建置关隘防范,往往设于山脚险要处,周围一带构筑土围、土栅、竹垣或石垒等,还有不少地方设有望楼,由隘丁(或称隘勇)日夜轮流看守。规模大小不一,大的有隘丁40—50名,小的只有3—4名。又分官置和民置两种:官置,受官指挥,隘丁口粮及其他费用由官支给;民置,自设自理,隘口粮及费用由辖内民众公议摊派或抽取隘租支付。

猜你喜欢

  • 蒙古白靴

    古代蒙古靴中的上品。以皮革制作。蒙古族尚白,故以白靴为洁净、尊贵的象征,与白袍一样,多在庄严、神圣的场合下穿用。元代,大臣入朝时,必须随身携带一双洁净的白靴,进殿前换上,将脱下的旧靴交与仆役,以免污损

  • 台登

    古地名。西汉置台登县。南朝齐废。北周武帝时复置。隋属越儁郡。唐属儁州。贞元五年(789),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与两林都大鬼主苴那时率兵共破吐蕃于此。宋为落兰部。元称泸沽(藏语音译,意即“两水交汇之处”

  • 南须

    见“须”(1704页)。

  • 金明县主

    唐代吐谷浑王妃。李氏。唐宗室女。永徽三年(652),唐高宗应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请婚,后,封以此号,许与诺曷钵次子梁汉王闼卢摸末为妻。

  • 阿巴特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阿尔巴特。《新疆图志》作阿尔巴。清朝曾在此设台站(驿站)。即今新疆库车县东二八台,又称卡什阿巴德。

  • 贞烈皇后

    见“述律平”(1348页)。

  • 南诏东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乌龙山(又名绛云弄山,位于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300里)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亦即乌蒙山,又称云龙山,有12峰,雄拔陡绝,

  • 苏纳海

    ?—1666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初为睿亲王多尔衮王府二等护卫。顺治二年(1645),特简为弘文院学士。三年,随肃亲王豪格进陕西、四川,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六年(1649),随英亲王阿济格讨

  • 前秦世祖

    见“苻坚”(1340页)。

  • 色丹那木札勒旺宝

    1881—1935清末及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内蒙古巴林左旗人。札萨克丁固尔札布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父卒,袭札萨克固山贝子。亲赴北京谢恩,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恩准重修巴林府。辛亥革命后,翊赞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