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语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崖县、东方县和陵水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杞方言的使用人口仅次于侾方言,主要分布在保亭县,琼中县、东方县和昌江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本地方言使用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白沙县;内部分为两个土语。美孚方言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在东方县东南部及县境内昌化江西岸一带。加茂方言使用人口少,主要分布在保亭县东部、陵水县西北部和琼中县的东南部。以侾方言乐东县保定村的话为代表:声母有32个,其中有一个是复辅音声母pl,其余31个都是单辅音声母。韵母有99个,其中单元音韵母6个,复元音韵母18个,带辅音韵尾的韵母75个。元音分长短。单元音韵母都是长的。有—a、—i、—u、—щ、—m、—n、—、—、—p、—t、—、—k12个韵尾。其中—和—其它方言没有,都分别并入—n和—t中。声调有6个,其中3个舒声调,调值是53、55、11: 3个促声调,其调值与舒声调的调值相同,为了便于吸收近代汉语海南话各方言都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在一些知识分子的口语中,还增加了一个声调。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之后。名词中心语的定语,除数量词组在名词的前面外,都在中心语之后。由于借入汉语词语,也随之借入了汉语定语在名词中心词之前的词序。如:phu1 ni3(妇女)tu2zi:m1(主任)“妇女主任”。单音节词居多。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多音节单纯词比较少。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修饰式和附加式两种。由动宾式、联合式构成的合成词极少。汉语借词大部份是近代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方面的新词术语。古代借词数量少,且多是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常用的名词。这些词可以按照黎语的构词方式派生新词语。在同语族语言里,黎语与壮傣语支的关系比与侗水语支的关系更亲近一些。黎语是黎族民众的主要交际工具。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黎族中兼懂汉语的人正日益增多。在部份地区,也有少数黎族民众转用了汉语。

猜你喜欢

  • 大凉族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

  • 巴禄

    ?—1770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定北将军班弟之子。初授三等待卫,后授头等待卫。乾隆十九年(1754),授察哈尔总管,赴西路军营。二十年十月,袭一等诚勇公,授镶红旗蒙古都统。二十一年,

  • 北哲里只

    “哲里只”,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北哲里只为※品部下之一石烈。“哲里”可单独构词,作人名,《辽史·营

  • 蒙舍庞

    南诏始祖。又作奢旁、蒙舍龙(龙系庞之误)。自称哀牢之后、乌蛮别种。姓蒙氏。居蒙舍州(在蒙舍川,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为部落渠师。卒,子庞迦独嗣立。

  • 达如玉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海晏县境内,青海湖东北岸,东至木里沟咀,西至哈尔盖,北至麻皮寺。境内有白佛寺(亦名永宁寺),麻皮寺、新寺三座格鲁派寺院。旧志作达乌默藏,为“环海八族”之一。原居海南贵南县茫拉地

  • 苻纂

    ?—387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时(357—385年在位)任尚书令,封魏昌公。前秦太安元年(385),苻丕在晋阳即帝位后,自长安率壮士3千投奔之,拜太尉,进封东海王,

  • 裴千

    独龙语音译,意为“亲戚”。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近亲关系的各家族之间的互称。平时相互之间独立、平等、互不统属,但遇到特大困难时,有互相帮助的义务,特别是遇到外侮时,可以结成临时联盟合力对抗,俟事件过后,

  • 黄头部

    即“黄头室韦”(2021页)。

  • 钦廉防城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武装起义。亦称“丁未防城之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岁次丁未)初,钦州(今广西钦州)那黎、那彭、那思等地壮族农民万余人,公推刘恩裕为首,召开大会,反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主要是糖捐

  • 格桑嘉措

    1708—1757即七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索南达结之子。由西藏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认定为达赖喇嘛六世仓央嘉措转世灵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