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攀龙

李攀龙

【生卒】:1514—1570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生卒】:1514——1570

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人。家贫,奋力苦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浙江参政、河南按察使。曾从许邦才、殷士儋学诗。与李先芳、谢榛、吴维岳、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称七才子。其诗,专求声调胜人,其文聱牙戟口,自以为才高,目无世人。病卒。


【生卒】:1514—1570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生卒】:1514——1570

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人。家贫,奋力苦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浙江参政、河南按察使。曾从许邦才、殷士儋学诗。与李先芳、谢榛、吴维岳、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称七才子。其诗,专求声调胜人,其文聱牙戟口,自以为才高,目无世人。病卒。


【生卒】:1514—1570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猜你喜欢

  • 钱鍪

    【介绍】:宋人。宁宗庆元间知衡州,时赵汝愚谪永州,至衡州病作,为鍪所窘,暴卒,天下闻而冤之。

  • 金志阳

    【生卒】:1276—1336【介绍】:元温州路永嘉人,号野庵,又号蓬头。全真道士。仁宗延祐中在信州先天观旁结草庵,独居二十六年。晚年隐居武夷山。

  • 郑居中

    字达夫,开封(今属河南)人。举进士。崇宁中,以贵妃从兄弟,由都官、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至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以外戚秉政,改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进知枢密院事。政和中,再知枢密院,拜太宰。反对

  • 陈君佐

    【介绍】:明扬州府江都人。善医。性滑稽。洪武初为太医院御医,永乐时弃官为道士,卖药于武当山中。卒葬山中石穴。

  • 柴禹声

    【介绍】:宋衢州江山人,字元振。师从杨时,屡魁乡荐,学者宗之。高宗绍兴间,因高闶荐充史馆。其兄柴禹功,字懋绩,晚亦师杨时。人称其兄弟皆知所学。

  • 王植

    【介绍】:清直隶深泽人,字槐三,自号戆思。康熙六十年进士。任广东和平知县,历署新会、香山、钦州,调山东郯城。以老病乞休。居官廉直,有强项吏之称。卒年八十六。有《正蒙初义》、《皇极经世全书解》、《四书参

  • 郭衍

    【生卒】:?-611字彦文,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勇武善骑射。北周末以军功封公爵。隋文帝时,以素附帝,又有军功、政绩,受信任。私结晋王广,为心腹。有割据江南之议。炀帝初,任为左武卫大将军。常劝帝五日

  • 郭稹

    字仲微,开封祥符(今属河南)人。举进十。历任大理寺丞、尚书刑部员外郎、判吏部流内铨等。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稹文思敏捷,博学,喜爱收藏古书画,不计其赀,设法购求。暴病死。【介绍】:宋开封祥符人

  • 梁延嗣

    【生卒】:896—976【介绍】:宋京兆长安人。少事荆南高季兴,颇见委任。历事四帅,人称其忠荩。高继冲纳土归宋,延嗣尝劝之,授复州防御使。入宋,改濠州防御使,有善政。

  • 姚耸夫

    【生卒】:?—430【介绍】:南朝宋吴兴武康人。骁勇有力。随到彦之北伐,手斩拓跋焘叔父莫文特勒。宋世偏裨小将,莫能及之。彦之使杜骥守洛阳,骥于彦之败退后,欲弃城而虑为宋文帝所诛,乃绐耸夫共守。见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