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湜
【生卒】:?——1137
字巨源,初名仲泹,楚荣王宗辅子。熙宁十年(1077),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即位,授靖海节度使,改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率众往谒,诏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授检校少保、少傅。卒,追封仪王,谥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著称,酷嗜珊瑚。
【生卒】:?——1137
字巨源,初名仲泹,楚荣王宗辅子。熙宁十年(1077),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即位,授靖海节度使,改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率众往谒,诏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授检校少保、少傅。卒,追封仪王,谥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著称,酷嗜珊瑚。
兆弟。元恭称帝,封为安定王。“韩陵之战”后,与兆同奔晋阳。后被高欢部擒获,赦,居晋阳,卒。(,参见《北史》)
【介绍】:三国魏广陵人。从华佗学医。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传五禽戏,以当导引,普受而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本名挑挞,金世祖孙,斡赛子。忠烈勇毅。天眷初,以宗室子参预诛杀完颜宗磐,升宁远大将军。世宗时,入为工部尚书。卒于震武军节度使任上。【介绍】:金宗室,本名挑挞。熙宗天眷初,以预诛完颜宗磐,擢宁远大将军。
【生卒】:?—约213【介绍】:东汉末泰山人,字仲台,一名婴子。与臧霸同起兵镇压黄巾,拜骑都尉。汉献帝建安中,助吕布。曹操破布,使臧霸招观,厚遇之。从操定青州、徐州,每战常先登,以功封吕都亭侯,累迁偏
【介绍】:春秋时宋国人。华督曾孙。大夫。历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文公四年,楚使郑攻宋,元为右师率军抵御被俘,后逃归宋。十六年,楚师围宋,五月不解,城中无食,元夜入楚师与楚议和。共公十年,元以私交使
字继先,其先太原人,后徙家广平(今属河北)。为山东按察使。时桑哥专政,搜刮钱谷,人受其害,他数请罢之。后为中书右丞,奏行所定《至元新格》。曾奉旨定《大德律令》,书成奏上。未及颁行,适子惠去世,便归广平
【介绍】:宋邵武人,字晋老。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学,素以孝节称。官至职方员外郎。邵人知经学,自烈始。
【生卒】:?——1208字南卿,江州(今江西九江)人。隆兴进士。孝宗初即位,首诏经营建康以图进取,遂陈建康控制长江,利于进取。调都昌主簿,改永州教授。绍熙中,知濠州,加强守备,金兵不敢南犯。以言事触怒
字恭祖,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人。东汉名士“八顾”之一。初举孝廉,后历慎县令、贝丘长、议郎。灵帝时参与窦武、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自投狱,被杀。【介绍】:东汉勃海高城人,字恭祖。举孝廉。灵帝时为议郎,与
西汉平帝时西域车师后王,因怨恨西域都护校尉,乃与去胡来王唐兜率其妻子人民逃亡归降匈奴,乌珠留单于受之,置于左谷蠡王居地,并遣使报告汉朝。时王莽执汉政,立即命韩隆、甄阜、王歙等出使匈奴,勒命单于将他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