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上官仪

上官仪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移居江都(今江苏扬州)。隋大业末,其父为陈稜所杀,仪出家为僧,涉猎经史,寝工文词。唐贞观初,举进士。太宗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常参与宫中宴集,奉和作诗。太宗每属文,亦常遣仪视草。高宗即位,任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拜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因建议高宗废武后,得罪武氏。麟德元年(664),受诬构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而死。中宗时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仪为太宗、高宗朝著名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号为“上官体”。著有《笔札华梁》,专论属对声律(其书已不存,《文镜秘府论》、《诗人玉屑》卷七,均有引录),将六朝以来对偶之法归纳为“六对”与“八对”,对律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诗多为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内容空虚,格律工整,词采华靡,代表作为《早春桂林殿应诏》。即兴吟咏之作《入朝洛堤步月》,清新自然,音韵浏亮,被传为名篇。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载,仪曾与修《晋书》、《芳林要览》,著有《投壶经》一卷、《上官仪集》三十卷。文集南宋时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诗十二首;《全唐文》存文二十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608?—664

【介绍】: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幼曾出家为僧,精于释典。贞观初登进士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高宗时为秘书少监,官至宰相。为高宗起草废武后诏,由是见恶于武后。后被诬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楚国公。新、旧《唐书》有传。仪为宫廷诗人,多应制奉和之作,其词绮错婉媚,时人号为“上官体”。对律诗发展有一定贡献,曾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0句,《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2首。

猜你喜欢

  • 充国

    指汉代名将赵充国。见《汉书·赵充国传》。苏颋《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羊士谔《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幕府》:“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 袁安

    东汉汝南汝阳人,字邵公。家贫,坚贞自守,选孝廉,历官县令至司徒。事见《后汉书·袁安传》。后用以称有优秀品德的贫士或官员。刘长卿《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又袁安曾

  • 越艳

    指越地的美丽女子。羊士谔《南池荷花》:“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 河阳桥

    晋杜预于古孟津(唐属孟州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州西)所建的跨河浮桥。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 王邕

    【介绍】:一误作王?,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天宝十载(751)进士。曾任永州刺史、金部郎中。与元结、戴叔伦、怀素等有交往。《全唐诗》存其诗3首,其中1首误署王?。

  • 羞见关吏

    东汉南阳人郭丹入函谷关,立志不乘使者车不出关,十二年后官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果乘高车出关。事见《后汉书·郭丹传》。后以“羞见关吏”谓游宦不成,失意而归。岑参《戏题关门》:“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 冲桥二水急,扣月一钟残

    【介绍】:喻凫《龙翔寺居喜胡权见访因宿》诗颈联。出句写动景,冲桥流水,奔涌不息。“急”字传神,堪为诗眼。对句写静景,措语奇崛,构思巧妙。二句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堪称佳句。

  • 李商隐选集

    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该书选商隐诗200首、文30首。版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为主,诗选排列亦以冯本为主而有所调整,如以《锦瑟》居首,而将《韩碑》略按其作年列后。选文亦按编

  • 斩斩

    ①整齐貌;整肃貌。韩愈《曹成王碑》:“持官持身,内外斩斩。”②堆叠貌。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曙潮云斩斩,夜海火磷磷。”③锋芒毕露貌。《新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赞》:“李训浮躁寡谋,郑注斩斩小人

  • 山朵

    山头。曹松《岳阳晚泊》:“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之三:“槛底江流偏称月,檐前山朵最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