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于邵

于邵

【生卒】:约716—约796。或说约718—约798,误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邵,一作召。字相门,一作德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十四载(755)进士及第。授崇文馆校书郎。累佐使幕。广德元年(763)任起居郎。再迁比部郎中。大历三年(768)出为巴州刺史。历兵部郎中、剑南西川支度副使。十三年(778),以谏议大夫知制诰。建中二年(781),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擢崔元翰文为异等。以治狱失旨,贬桂州长史。贞元元年(785)授原王傅。徙太子宾客。八年(792),出为杭州刺史。贬衢州别驾,移江州别驾,约十二年(796)卒。性孝悌,德行修洁。工文能诗。知制诰时,朝庭大诏令多出其手。贞元四年(788)重阳节应制赋诗,居第二等。文学主张强调文质并重,文行相一:“文者人之华,行者人之实。不华,无以见本;匪实,无以要终。”(《送尹判官之江陵序》)“质岂胜文,文其犹质。”(《词场箴》)所作多表、状、颂、赞、书、序等,议论政事,陈述情志,送别纪游,论文记人,以骈体为主,骈散结合,气势充沛,文辞华美流畅。《与萧相公书》、《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并序》等,抒写个人坎坷失意之情,关心朝政,忧虑时事,赞颂良吏,较多现实内容。也有一些流连光景、歌功颂德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邵集》四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七卷,为同时作者中存文较多者。《全唐诗》存诗五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718?~798?

【介绍】:

字相门,一作德门,祖籍代州(今山西代县),后徙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天宝末年进士及第,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累佐使府,历官起居郎、巴州刺史、礼部侍郎、太子宾客、江州别驾等。孝悌有行,擅长诏令。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其诗5首。

猜你喜欢

  • 不奈

    ①无奈。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②即不耐。受不了。陆畅《解内人嘲》:“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 借对

    亦称“假对”。指格律诗一联上下句中处于对仗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对仗的,只是在形式上借字形或字音为对。通常包括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类。参见“借义对”、“借音对”。

  • 范匄

    春秋晋国人。楚军攻晋,年少的范匄进御敌之策,其父范文子持戈逐之,叱曰:“童子何知焉!”见《左传·成公十六年》。李端《送单少府赴扶风》;“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

  • 二千石

    汉代官员俸禄的一个等级。享有二千石的官员内官、外官都有,外官则为郡守。故后世常用为郡守的代称。唐代改郡为州,则指州刺史。白居易《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 剑潭

    即延平津。欧阳詹有《题延平剑潭》诗。参见“剑津”、“延平津”。

  • 普满

    【介绍】:唐代僧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代宗、德宗时人。活动于泽潞间,或入稽胡,随意所为,不拘僧相,言事往往应验。建中初年,于潞州佛舍题诗数首而亡去。“此水连泾水”一首,应验建中四年(783)至兴元元年

  • 颍阳书

    相传唐开元间术士邢和璞好黄老,善心算,居颍阳间,作颍阳书,能知人终身之事。见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后因以“颍阳书”为咏方士或黄老的典故。杨巨源《寄赠田仓曹湾》:“朝览夷吾传,暮习颍阳书。”

  • 震维

    指东方之地。韦元旦《早朝》:“震维芳月季,宸极众星尊。”参见“震”。

  • 截句

    即绝句。因其为截取律诗的一半,故称。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绝句》:“又按《诗法源流》云:‘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后各两句。”

  • 姚发

    【介绍】:唐代诗人。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卒年不详。萧颖士门人。玄宗天宝间,应进士试,十试不第(《唐诗纪事》卷二七谓其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误)。后入陇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积功至右领军卫将军。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