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元稹

元稹

【生卒】:779—831

【介绍】:

唐代诗人、小说家。字微之,别字威明。先世本鲜卑拓跋部,北魏时改姓元。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长安,八岁丧父。家贫,由母课读。贞元九年(793)十五岁以明经及第。二十一岁初仕于河中府。二十五岁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二十八岁,与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名列第一,授左拾遗。以上疏论政得罪权贵,贬河南县尉。以丁母忧去职。服阙,授监察御史。勇于弹劾,触犯宦官权贵,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九年(814),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幕从事。次年,奉诏回朝,又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819)召为膳部员外郎。十五年(820),得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擢中书舍人,充翰林承旨学士。与李绅李德裕友善,合称“三俊”。在职变诏书体,务纯厚明切。遭裴度弹劾,出为工部侍郎。二年(822),同平章事。为李逢吉所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823),改浙东观察使。大和元年(827),加检校礼部尚书。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四年(830),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卒于镇。元稹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称赞李绅所作“新题乐府”,列而和之,成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又在其和诗基础上写成“新乐府”五十首,将乐府诗创作推向高峰。他又总结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经验,反对沿袭“古题”,主张“美刺见事”。所作乐府诗,如《田家词》揭露官军祸害百姓的罪行,《织妇词》为劳动妇女的不幸提出抗争,《估客乐》写官商勾结巧取豪夺的丑行,《上阳白发人》写上层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连昌宫词》追叙安史之乱前后政治上兴衰原因及征象,都继承了《诗经》以来优良传统,真切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很有深度,艺术上也自有特色。写得最有特色的艳诗和悼亡诗,直接源于诗人的恋爱与婚姻,充分显示他风流才子的一面,如《会真诗三十韵》写艳遇绘声绘色,当与其经历有关;《春晓》隐含对真切恋情的思念,引人遐想;《遣悲怀》三首,情真意切,言近旨远,凸现了甘于清苦的亡妻韦丛形象,堪称悼亡绝唱。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二人的大量酬唱之作,影响很大。其次韵排律,争巧斗奇,为时人仿效,称元和诗体。一些短小酬唱篇什,如白《舟中读元九诗》及元《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等,则颇具情致。元稹在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的同时,也以古文作制诰。所作制诰、制策等,格高词美,成为当时楷模。《旧唐书》本传后“史臣”说:“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其小说《传奇》(《太平广记》作《莺莺传》),写崔莺莺的爱情悲剧,赞扬张生“善补过”,为唐传奇名篇,含有作者经历。元稹文集,名《元氏长庆集》,《四部丛刊》本和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钞本较通行,冀勤有校点本(《元稹集》)。事迹见唐白居易《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河南元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卞孝萱《元稹年谱》较详备。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杨军有《元稹集编年笺注》。

【生卒】:779~831

【介绍】:

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四年任监察御史。五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十年奉召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三月,即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人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新、旧《唐书》有传。元稹工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推崇杜甫,创作“即事名篇”的新乐府。元诗最有特色的是艳体诗和悼亡诗,但亦有“元轻白俗”之讥。现存诗近900首,《全唐诗》编为28卷。有《元氏长庆集》传世。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最为后世流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即据之改编而成。

猜你喜欢

  • 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介绍】:薛逢《九华观废月池》诗颔联。二句以对比手法写“有恨”“微波”与“无情”“明月”的不同结局,言在此而意在彼,寄寓着诗人的不平情怀。二句构思巧妙,取譬形象。

  • 折大刀

    西汉任立政奉旨出使匈奴招李陵回,因单于在场,不得语,数次晃其刀环(谐“还”音),暗示他。事见《汉书·李广传》。后遂用为思归、盼归之典。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洙泗

    洙、泗,山东省内二条河,流经曲阜。春秋时为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授业。后以“洙泗”为儒家的代称。司空曙《送菊潭王明府》:“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

  • 簪笔

    指身充官列。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亦特为咏史官或御史等官的典故。裴逵《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太史新簪笔,高台纪彩云。”参见“簪白笔”。

  • 格是

    犹隔是。已经是。韩偓《夜坐》:“格是厌厌饶酒肉,终须的的学渔歌。”

  • 万乘

    《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后以“万乘”指代皇帝或帝位。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如今万乘方用武,国命天威借貔虎。”

  • 思君恩

    【介绍】:令狐楚作。诗写失宠的宫人怀念旧时恩宠,一反婉曲含蓄的官怨诗风,直言翠辇不来,君恩不再,浑朴动人。

  • 归氏子

    【介绍】:《全唐诗》载其《答日休皮字诗》(全)1首,原出《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引《皮日休文集》,云系归仁绍(一作召)之子归佾(一作修)、归係作以报复皮日休。按佾、係为苏州(今属江苏)人,佾于光化四年(9

  • 裴修

    【介绍】:郡望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校书郎,梁县尉。大历年间在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人联唱。《全唐诗补编·补逸》存其所预联句诗1首。

  • 榛梗

    谓隔阂、嫌怨。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