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匈奴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称匈奴,又称胡。在历史上先后还有鬼方、混夷、猃狁、山戎之称。曾在各个朝代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亦泛指北方外族敌人。李峤《城》:“何辞一万里,边徼捍匈奴。”

猜你喜欢

  • 双星

    指牵牛、织女二星。传说牛郎织女于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相会。后用以喻情人相会。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相如才调逸,银汉会双星。”鲍溶《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此夕河汉

  • 钟辐

    【介绍】:虔州南康(今属江西)人。苦读三十多年始中进士。咸通末以广文生官苏州院巡。《全唐诗》存其词1首,或谓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同名者所作。金陵钟辐事又与苏检事相类似,二人梦中所得诗亦相同,当系伪托

  • 昙靖

    【介绍】:元和间僧。元和元年(806)在越州送日僧空海归国,有赠诗。《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介绍】: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六诗句。“卷”,一作“养”。日落之时,双鸟归宿,似被邀而至。晴空之中,有片云停留,愈显清澈。申涵光曰:“卷片云,可想晴空景色。吴季海作‘养云’,便腐。”(《杜诗详注

  • 鸦轧

    象声词。元稹《表夏十首》之二:“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陆龟蒙《连昌宫词·门》:“日暮鸟归宫树绿,不闻鸦轧闭春风。”

  • 优钵罗花歌

    【介绍】:岑参作。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前在北庭时所作。这首咏物抒怀诗,描写了秀色异香、孤高超俗的优钵罗花(即青莲花),因生于西域深山而难为人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对才智之士终老林泉的极大同情,也抒发

  • 冒顿

    (—dú)西汉初匈奴单于名。姓挛鞮。秦末弑其父自立,东灭东胡,北服丁零,西逐月氏,南控楼烦、白羊,势力十分强大,并经常侵扰汉朝西北部边境。见《史记·匈奴列传》。后泛用以代指侵扰中国边境的西北部少数民族

  • 三教布衣

    【介绍】:见唐之陈陶。

  • 仙人烛树

    树名。形似梧桐,其皮枯后剥下如筒状,可点燃照明以代蜡烛,故名。一说为蜡烛名。李贺《秦王饮酒》:“仙人烛树腊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 嘲嘲

    鸟鸣声。柳宗元《放鹧鸪词》:“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