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名孝嵩,字仲山,南阳(今属河南)人。身长七尺,伟姿仪。及进士第,而慷慨好兵,常以边任自许。开元间,代郭虔瓘为安西都护,务农重战,安西府库遂为充实。十年(722)转太原尹,封南阳郡公,卒于官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会昌及其前后在世。曾流寓楚地。一生仕途失意,漂泊无成。长于五、七言律诗。多写老大失意、羁旅怀乡之悲。明胡震亨谓其诗:“弱调多悲。‘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尤入情。
【介绍】:李商隐七律诗《二月二日》颔联。红花、绿柳、紫蝶、黄蜂,或吐蕊长叶,或翩翩飞舞,作者写出了春天绚丽的色彩和勃勃生机。然而从“各”、“俱”两字中,可体会到隐含其中的凄苦心境,无赖的花柳和有情的蜂
唐代早期的变文,同南北朝时“唱导”一样,是以“或杂叙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和民间说唱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演绎佛经神变故事和僧俗事理。“如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苦陈忏悔;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俗典,
传说三国时仙人董奉使已死三日的士燮服一丸药又得复活。见《三国志·吴志·士燮传》裴松之注引《神仙传》。后用咏仙家或医术高明之典。李瀚《蒙求》:“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汉灵帝时,陈留蔡邕……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后因以“焦尾”为咏琴之典。李颀《题僧房
唐时宫中一种发髻式样名。张氏女《楚王尚书口授吟》:“鬟梳闹扫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
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44.5万字。清代编纂的《全唐诗》诗篇重出甚夥,学界虽屡有指陈,但向无全面系统的清理。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从1960年以来,经历数十年的整理研究
刘中和著。台北益智书局1968年9月初版,1985年10月四版。本书选辑杜诗近百首,先作“注释”,后作“研究”,是纯然从文学艺术的观点来评释杜诗。“注释”部分,要言不繁,无“当注不注,不必注而注”之弊
①清澈和浑浊。喻凫《即事》:“连山互苍翠,二水各清浑。”②是和非;好和坏。元稹《赛神》:“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