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娅鬟

娅鬟

(yā—)即丫鬟李绅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

猜你喜欢

  •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

    【介绍】:李中《送绍明上人之毗陵》诗句。毗陵,今江苏常州。诗写送别绍明上人之秋日气氛。月出沙汀,风高苇岸,但妙在诗化景物为情思,写出主观之体会:秋天之萧瑟、寒冷。

  • 山中访道者

    【介绍】:于鹄作。诗题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诗写山中寻仙访道的艰险经历及见到“神仙宅”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企羡隐逸、超然世外的思想情怀。明徐献忠曰:“于鹄习隐,多高人之意,故其诗能有景象。《山中

  • 吕令问

    【介绍】:唐代文学家。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初为校书郎。官终新丰尉。工诗能赋。《国秀集》曾选入其诗。《全唐文》存文十篇,七篇为赋;《全唐诗补编·续拾》录歌二首。事迹见《国秀集》目录

  •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介绍】:元稹《放言五首》其四诗句。谓精美的玉即使被投入火中仍然冰冷如初,荷叶哪怕浸在水中,依然干爽不湿,象征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

  • 化城

    ①佛家语。一时变化出的城郭,比喻小乘所能达到的境界。李绅《水寺》:“闻道化城方便喻,只应从此到龙宫。”②指佛寺。王维《登辨觉寺》:“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③古寺名。废址在今安徽当涂。李白《陪族叔当

  • 赏牡丹

    【介绍】:刘禹锡作。唐长安牡丹,元和时尚少,大和以后方繁盛。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此诗约为大和时禹锡重返长安而作。诗以对比衬托着笔,以芍药之无格与芙蕖之少情而突出牡丹之国色,誉满京城。

  • 原宪贫

    原宪,孔子弟子,名思。为人以安于贫困而著称。居陋室,上漏下湿,而匡坐弦歌。子贡华衣轩车往拜,原宪华冠縰履,杖藜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对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

  • 风烛

    《乐府诗集·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风中之烛易灭,故后以“风烛”叹人生之短暂,或喻衰老之人。上官仪《江王太妃挽歌》:“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韦庄《哭同

  • 春日使府离怀二首

    【介绍】:薛能作。诗抒流年似水而人生苦短的感怀,沉郁悲凉,萧索怊怅。第一首“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乃精心雕饰之句,道尽岁月沧桑之况味。第二首“唯觉宦情如水薄,不知人事有山高”,说尽宦游飘泊

  • 归寂禅师

    【介绍】:见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