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鸱夷子

鸱夷子

即鸱夷子皮。春秋越国范蠡归隐后的化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后用为咏功成身退之典。李白古风》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杜甫壮游》:“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亦省作“鸱夷”。方干《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便泛扁舟应未得,鸱夷弃相始垂名。”

猜你喜欢

  • 争头

    争先。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九一:“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噉食。”齐己《寄吴国知旧》:“晴色水云天合影,晚声名利市争头。”

  • 拥肿

    ①指木材粗短而凹凸不平。李白《咏山尊二首》之二:“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尊。”②肥大;粗笨。韩偓《雨》:“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簑衣湿。”③比喻粗鄙无用之才。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

  • 范液

    【介绍】:天宝间人。《全唐诗》存诗1首,误作范夜。《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

  •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介绍】:武元衡《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诗句。二句写年老故人春分之夜相会时的悲喜交集情景。皎洁的月光使室内烛光感到羞惭,鲜艳的春花也在嘲笑白头之人。以拟人手法和戏谑自嘲口吻写出春天的美好和宴

  • 二包

    唐代包何及其弟包佶的合称。二人为包融之子,有诗名于天宝之后,“一动一静,必形于文辞。由是,议者称为二包”(梁肃《秘书监包府君(佶)集序》)。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二包艺苑连枝,何七字余有片藻,佶

  • 唐女郎鱼玄机诗

    鱼玄机撰。不分卷,收诗49首,多咏物言情之作。该书常见版本为《四部备要》据百宋一?藏宋本校刊,附有黄丕烈等人题跋。

  • 周繁

    【介绍】:唐代诗人。池州至德(今安徽东至)人。生卒年不详。排行二十三。周繇弟。乾符四年(877),应京兆府试,作《火中寒暑退》赋、《残月如新月》诗,与罗隐等同时中等第(一说进士及第,误)。累举进士不第

  • 登山屐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一种登山木屐,其前后齿可装卸,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以保持平衡。见《南史·谢灵运传》。后常用为登山寻胜之典。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 潘求仁

    【介绍】:唐代文学家。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人。生卒年不详。隋尚书右丞潘子义之孙。曾任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官至杭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在任。《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潘求仁

  • 王大年

    【介绍】:见王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