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英隆吐山之战

中英隆吐山之战

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著名战役。1886年(光绪十二年),英印政府官员马科蕾所组织的包括百余名武装人员的“使团”,集结大吉岭,待命入藏。西藏地方政府得知后,派兵在我方隆吐山设防驻守。后来,英国放弃了马科蕾“使团”入藏的计划。西藏地方政府决定仅留兵役百余名“以期自守疆界”,但英国却诬称为“越界戍守”,胁迫清政府下令西藏地方政府撤退防兵。清政府责令驻藏大臣晓谕撤防,受到西藏爱国官兵的抵制。英国遂藉此发动了首次侵藏战争。1888年3月20日(光绪十四年二月八日)克拉哈玛率英军二千余袭击隆吐山防地,藏军奋起抵抗,歼敌百余,后被迫退入春丕谷,请援加防,准备反攻。英军越过隆吐山侵入纳荡一带,5月19、20日(四月九、十日)复寻衅,藏军迅猛出击,几乎生擒孟加拉代理省督,但终因众寡悬殊,反攻未能取胜。西藏军民誓“不与英人共天地”,援兵纷至,集达一万数千人,曾于一夜之间赴捻都两山筑起十里长墙御敌。9月25日(八月二十日)英军再犯,一度陷咱利、亚东、郎热等地,乘势向春丕谷进犯,但因西藏军民顽强抗击,不久被迫退出。

猜你喜欢

  • 云南河口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河口地处中越边界,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为铁路工人和游勇聚散之区。控制河口对运输军械和进图全滇十分重要,因而在镇南关发难前,孙中山已着手筹划河口起义。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政而被罢官禁锢,甚至被株连杀害,史称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政,不仅造成了深重的社会危机,而且严重地侵犯了部分官僚士大夫的切身利益。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与太学生

  • 戊申安庆之役

    见“安庆马炮营起义”。

  • 艾陵之战

    春秋末期吴国和齐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吴王夫差在制服越国后,北上争夺中原霸权,与齐发生冲突。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将兵,联合鲁国军队,与齐军战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南),大败齐军,俘获齐中军帅国书等

  • 四大部族

    辽代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与奚六部的统称。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长后,对包括契丹人在内的各游牧部落渐次实行部族制统治。天赞元年(公元922年),以迭刺部强大难制,屡兴叛乱,乃析之为五院、六院两部,

  • 庐州战役

    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蒙古军围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西南)失败后,于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九月,又命察罕率部进围庐州(今安徽合肥), 日夜急攻,以期破庐后造战船于巢湖而下江南。宋庐州守将杜杲组织军民固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境,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流氓无赖,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咸丰六年正月)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和不法教徒二十

  • 探马赤军

    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探马赤”一语,学界考释不同。有的认为来自突厥语“达摩支” (泛指达官),有的认为来自契丹语“挞马” (意为扈从官)。其成员,最初是从兀鲁兀惕、忙兀惕、弘吉刺、亦乞烈思、札刺儿等五

  • 王金起义

    东汉末年南海农民起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桂阳(治今湖南郴县)郡滇阳(今广东英德)人王金在南海(今属广东)领导当地人民举行起义,反抗孙吴的残酷压迫。起义群众有万余人。孙权下诏令交州(治今广东广州

  • 蔡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开国君为周武王弟叔度。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因参加武庚叛乱,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复封于此。春秋时蔡为小国,常追随于楚。蔡灵侯时为楚所灭。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