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渤海国

渤海国

唐代东北地区靺鞨粟末部联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部所建的政权。靺鞨是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之间的一个古老民族,先秦时称肃慎,汉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靺鞨有白山、黑水、粟末等部。粟末地居最南。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称震国(亦称振国)。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大祚荣兼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国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开元七年,大祚荣死,其子大武艺立,是为武王。他积极向外扩展。最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东至日本海,南与新罗以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界,西至契丹。设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带有四府十一州,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县的东京城镇。渤海与唐王朝关系一直很好。五代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共存二百余年。

猜你喜欢

  • 黄天荡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帅宗弼(兀术)率军渡江追击赵构,连破越州(今浙江绍兴)、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次年二月,因“搜山检海”无获,乃自杭州北撤。宋

  • 武丁举傅说

    传说盘庚弟小乙之子武丁少时生活在“小人”中间,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即位以后,从版筑匠人中举拔傅说为相,革新政治,推行善政,使得“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被祀为“高宗”,历来被认为是商的名王。

  • 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由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不久,孙中山与邓荫南等抵香港,适辅仁文社领导人杨衢云、谢瓒泰等有志反清,便与之结合。1895年2月21日

  • 吴越归宋

    宋代后周,吴越钱氏震恐,乃屈节事宋,多方顺从。宋灭南唐之役,吴越奉命出兵夹击助战。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二月,其主钱俶奉诏偕妻子入朝,赵匡胤谕其纳土,钱俶惶惧而返。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三月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元嘉之治

    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小康局面。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打击了世族高门腐朽统治。刘裕称帝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政治和经济诸方面改革。刘裕死后,其三子刘义隆继位,改元元嘉,是为文帝。文帝继承父业,整顿吏治,招贤

  • 俄法洋款合同

    一称“四厘借款合同”。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对日赔款向俄法两国借债。1895年7月6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四日)清政府与俄法签订《俄法洋款合同》,借款四亿法郎,约合白银一亿两,九四又四分之一

  •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士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古国名。鲜卑拓跋部创建。汉魏之际,鲜卑族拓跋部兴盛起来。西晋末年,晋室欲利用拓跋部力量进攻匈奴刘渊,封拓跋猗卢为代公。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又进封为代王。拓跋部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平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