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三论玄义》是吉藏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于仁寿二年(602)所作,用以总叙《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的要旨。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在通序大归中,说三论的立义,不出破邪、显正二辙。破邪是把邪计、邪执归纳为四类:(一)破外道执有实我、实法,其中:先述天竺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四执,后举震旦《庄》、《老》、《周易》三玄,一一用佛礼摧破它。(二)破毗昙虽达我空而执诸法实有。(三)破成实虽明人法二空而未能穷原尽理。(四)破大乘而堕于有所得见。如此,无论内道外道、大乘小乘,凡计有所得的都加遣破。其次显正,说有人正、法正二义。三论的作者龙树论师应《楞伽》、《摩耶》等大小乘经的悬记,建立正法,这是人正。三论是究竟无余之说,这是法正。次就三论说有体正、用正二义。体证是说诸法实相无所得理,言忘虑绝,非真非俗,绝诸偏邪。用正是说为令众生契无所得的理体,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说真俗二谛来显示它。如此,虽有体、用二正,要以破遣有所得见,显示无所得为显正。在别释众品中,分十三科:一经论相资,说诸佛为众生失道而说经,菩萨为众生迷经而造论。二经论能所绞络,说经以二智为能说,二谛为所说,论以二慧为能说,言教为所说。经论可以互相绞络。三造论缘起,讲叙龙树、提婆为诸部异执迷失佛教的本意,因而造论破他们的迷情。四诸部通别,讲叙《中论》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二教,《十二门论》通破大迷,通申大教,《百论》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来大小两正,所以都是大乘通论。五众论立名,讲《大智度论》从所释经、《中论》从理实,《十二门论》从言教、《百论》从偈句立名。六众论旨归,讲《大智度论》以二慧(实慧、方便慧),《中论》以二谛,《百论》以二智(权智、实智),《十二门论》以境(实相)智(般若)为宗。七四论破申,说《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通破众迷,通申众教,《大智度论》别破般若之迷,别申般若之教。其中《百论》正破外、旁破内,余二论正破内、旁破外。八别释三论,说《中》、《百》、《十二门》论同具破和三论相对来说,则《智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若专就三论说,则《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论》为通论之略。十四论用假,说《大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假,《百论》多用对缘假。十一四论对缘,说提婆的出世,正为破斥当时盛兴的外道,兼除小迷及小乘有所得见。龙树的出世,为当时五百部盛兴,破小迷,申大教,令回心向大。十二三论破缘,说有闻《百论》始舍罪福、终破空有而言下得悟无生;有闻《百论》后出家受经,方乃得悟;有闻《百论》不了寻经更起迷执,为《中论》所破,方乃得悟;有直至闻《十二门论》方乃得悟。十三《中论》名题,说此论的立名有广有略,略但称《中论》,中是所论的中道实相理,论是能论的言教。广称《中观论》,由中道实相发生正观,由内有正观宣于口而为论。《三论玄义》中土没有注解,日本古代对此书研究甚盛,著有《检幽集》七卷、《钞》三卷、《科注》七卷、《首书》二卷、《玄谈》一卷、《讲话录》二卷,《讲义》一卷等。在国内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研习三论的必读入门书。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易说

    ①四卷。赵善誉(1143——1189)撰。赵善誉,字静之,又字德广,南宋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宗室后裔,为官恩威并重。著《易说》四卷,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通六爻之旨,对取义相似的各卦,多参互为说以尽其

  • 田俅子

    一卷。周田俅(约前360-300)撰。田俅或作田鸠,齐人。《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有《田俅子》三篇,注:先《韩子》。《隋书·经籍志》:“梁有《田俅子》一卷,亡。”新、旧《唐书》不著录,说明该书已佚。清人

  • 鸡土集

    六卷。明刘乾(约1551前后在世)撰。刘乾,字仲坤,号易庵,河北保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国子监丞。著有《鸡土集》。是集为刘乾诗文合集。凡六卷,诗词二卷,赋、记、杂文四卷。其

  • 温热论 幼科要略附叶案存真

    《温热论》一卷,《幼科要略》二卷,所附《叶案存真》二卷。清叶桂(详见《临证指南医案》)撰。《温热论》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叶氏口传心受的经验心得,实为叶氏临床经验的结晶,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伤寒治例

    一卷。明刘纯(详见《杂病治例》)撰。此书撰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刘氏依《内经》、《伤寒论》之理,补入后世方药治法撰写而成。书中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从发热起至循衣摸床止

  •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晃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 历朝诗约选

    九十二卷。清刘大櫆(1698-1779)选辑。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师从方苞,为姚鼎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历朝诗约选》为何维朴校,因书第

  • 长泰县志

    十卷,清王珏修,叶先登等纂。王珏,辽东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长泰县知县。叶先登,邑人。其有志始于明嘉靖间,南海张杰夫创之,而终由萧廷宣续成。万历三十三年,邑令瑞安方应时等复取嘉靖志增益之。王珏

  • 青郊杂著文韵考衷六声会编

    共十三卷,明桑绍良撰。绍良字遂叔,湖南零陵人。《青郊杂著》又称《声韵杂著》一卷,是一部韵学杂著。《文韵考衷六声会编》一卷,是一部与《青郊杂著》互相配合的列字详尽的韵图。桑氏用十八部四科五位五品六级等概

  • 元英集

    八卷。唐方干(约860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撰。方干字雄飞,号方三拜,桐庐(今属浙江省)人。诗人。少习待律,诗著名江南,与贾岛、李郢、无少、翁洮、吴融、罗邺等寄赠酬唱,李频、孙郃等尊之为师。以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