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

四卷。清顾春(1799-1877?)撰。顾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顾,一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近代女词人。自幼聪慧,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尤工诗词,善书画。二十岁左右嫁乾隆帝曾孙奕绘为侧室。奕绘自号太素道人、幻园居士,亦能文善诗,袭贝勒爵,官至正白旗汉军都统。太清与太素婚后情感甚笃,时有唱和之作。她与同时代的女词人沈善宝往来密切,常即席挥毫,唱酬赠答。太清在诗词创作上,不满足于陈规,力求有所创新。道光十六年(1836),作《丙申元旦》诗云:“去年诗债已偿还,又续今年笔墨缘”。“文章依旧当精进,日月常新任变迁。”可见她对诗词创作的执着追求。王鹏运评论说:“满洲词人中,男有成容若,女中太清春。”(见况周颐《兰云菱梦楼笔记》道光十八年(1838),丈夫奕绘逝世,嫡出长子又与其不和,将其逐出府第,致其情绪低落,时有疾病。她赋诗云:“故人怪我寄书迟,无奈年来病不支”。(《以诗代柬纫三兼谢见寄粳米百合》)从此,她沉浸在丈夫死后的悲痛中。其词风亦由前期欢快明朗变为凄苦低沉。著有诗集《天游阁集》五卷、词集《东海渔歌》四卷。此编向无刻本,至民国二年(1913),桂林况周颐,得其写本,始以付印。缺第二卷。周颐曾以钱塘沈湘佩《闺秀诗话》中,得其五阕。录入《兰云菱梦楼笔记》,适为三卷中所无,当此编入第二卷者,故周颐附补遗五首,此第二卷亦未尽阙。卷前有况周颐《序》,卷末有况周颐《记》。全集正文卷一录〔醉蓬莱〕《和黄山谷》、〔念奴娇〕《和姜白石》、〔洞仙歌〕《和刘一止〈苕溪词〉》等六十五首。卷三录〔鹧鸪天〕《元日咏荠菜用去年韵》、〔玉连环影〕《元日解九连环》、〔琴调相思引〕《题百福老人蓝笔画兰》等四十四首。卷四录〔蟾宫曲〕《立春》、〔伊州三台〕《猗兰曲》、〔醉太平〕《题蓉桂双白头图》等三十八首。补遗录〔浪淘沙〕《春日同夫子慈溪纪游》、〔南柯子〕《山行》等五首。共一百五十二首。顾春涉趋两宋之词,笔力高古,绝无女子纤弱之态。词虽不宗一家,然其步和诸作,置于宋贤集中,几难历辨。或谓铁岭词人,与纳兰性德齐名。周颐谓“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论,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其言最为公允。顾春之所作,不事雕琢,自然入古。集中时有周颐评语,诗论平稳。如周颐《〈东海渔歌〉序》:“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姜)白石之清隽,深稳沉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又云“太清词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有杭州西泠印社民国三年(1914)刻本、活字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周诰考辨

    二卷。清章谦存撰。章谦存字犀台,安徽铜陵人,清代中期学者。生卒年不详。章谦存于嘉庆初年举孝廉方正。主要著作有《郑风考辨》、《春秋比辨》等。本书是为《召诰》、《洛诰》而作。自宋代以来,人们对于《召诰》、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

  • 学诗堂经解

    二十卷。清李宗棠撰。宗棠字荫伯,安徽颍上县人。此书博引明清之季学者成说,然不标明原作者及出处,似有掠美之嫌。更兼其疏解颇多自相矛盾之处,只间或有可取者。此书有1911年排印本。

  • 操风琐录

    四卷。清刘家谋撰。前两卷大体以闽方音考证古音,如谓娘、日、泥三母字偏旁多相谐,与其后章炳麟“娘日二纽归泥”说相合。又谓闽方音无轻唇音,无舌上音,与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说一致。后两卷训释

  • 兴都志

    二十四卷,明顾璘,吴惺修,王恪、王廷陈纂。顾璘,号东桥,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工部尚书。王恪,字汝化,号少泉,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太仆

  • 曹祠部集

    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

  • 唐石经图考

    不分卷(香簃刻本)。清魏锡曾撰。唐石经自唐开成二年创立以来,屡遭天灾人祸。碑虽幸存,但字多破损,并且经常遭到椎拓。此书特就墨本完备者图之。卷首自识,谓较王昶《金石萃编》,除字数、年月之外,还增加了最后

  • 桃谷遗稿

    一卷。明陆俸(约1522前后在世)撰。陆俸,字天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为刑部郎中,持法不避权要,以谏南巡被杖,出为宝庆知府,有惠政。弃官归隐桃坞,种橘自资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