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郑氏学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节。丧服其理深大,分七条对其加以阐明:第一,黄帝之时,朴略尚贤,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第二,唐虞之世淳朴渐亏,虽行心丧,却以三年为限;第三,三王以后,浇伪渐起,因而,制丧服来表达哀情;第四,有丧服后,就需要知道丧服二字以精粗为序;第六,传之人,并为传之意;第七,郑某之注经传两解之。是书卷一,自丧服第十一子夏传,至丧服斩衰一节经传注;卷二,自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至为人后者如亲子;卷三,自妻为夫传曰夫至尊也,至注绳菲今时不借;卷四,自疏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至注不敢以己尊,降祖祢之正体;卷五,自疏衣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疏屦期者,至注尝为母子,故终其恩;卷六,自不杖麻屦者,至传周道然也;卷七,自女子适人者,至注是嫌不自服其父母,故以明之;卷八,自疏衰裳牡麻经无受者,至注明有所降;卷九,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至注小功以下绖无缨;卷十,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至注国君以尊降其亲,故终说此义;卷十一,自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至注则其庶士民不服可知;卷十二,自小功布衰裳麻带经五月者,至注士之妻自养其子;卷十四,自缌麻三月者,至注凡不见者,以此求之;卷十五,自记公子为其母练冠,至注此大功不言受者,其章既著之;卷十六,自凡衰外削幅裳以下至大功八升一节,与卷十五相同,应当删除。书末有释丧服注髽露紒犹男子之括发,附有衰裳等图。按:是书所征引,自正史礼志,以逮《通典》,及见史传,读《礼通》、《通考》、《五礼通考》者,都没有漏略,而且还搜采唐宋元明诸儒所释及清代方苞、张惠言、曹元弼诸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丧礼专家。此书趋重曹氏之说,认为女子过门守节为正,而驳斥汪氏中之说,这是十分荒谬的。假如真正象他所说,那么,《仪礼丧服》为何列出嫁继母之服(虽然有人说是后人所加入,但是,《礼记》明言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可见,古礼本来没有不许再嫁之说,曹说不正确。)?至如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不贰斩?这在常人本来没有歧说,只是从汉定陶共王后,东汉迎立外继之帝,率尊者为皇,妣为后,宋濮议中辍,迄未成立,因而南宋外绍者,没有他议,只有明世宗悖义蔑礼,尊兴献为世庙,清代裕陵有鉴于此,作《濮议辨》,宣示臣民,到光绪十六年醇贤亲王丧礼,一一遵从,仍然奉本生之名,而只持服一年,可以说是情谊兼尽,是书之成已经在其后。而《濮议论》也大多秉承《濮议辨》,褚氏、曹氏之说大多相同,却都不明言《濮议辨》。而且是书有多处引用钦定义疏,似嫌疏漏,可能使人疑心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应该作进一步补充。此书有传抄本,民国十九年(1930)南林刘氏求恕斋刊本。

猜你喜欢

  • 孔子年谱纲目

    一卷。明夏洪基(生卒不详)撰。夏洪基,字元开,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平仕履不详。所著《孔子年谱纲目》成于明崇祯年间(1621-1644),其亦当为崇祯前后人。《孔子年谱纲目》对孔子事迹分年编排

  • 忠正德文集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 说文正俗

    一卷。清杨廷瑞撰。参见《说文经斠》。是书以《说文》有正字而承用别体,尤以联绵字体鄙野为多,遂甄录所见以证明古训。其例以《说文》正字正书而以假借承俗者,作旁注于下,征引诸儒训故反复考证,颇为精核。有是一

  • 弋阳县志

    ①十卷,清陶耀纂修。陶耀,浙江秀水(今属嘉兴县)人,拔贡出身,康熙年间任弋阳知县。其县志,在明代有万历、崇祯二志,后未再修,至清康熙年间,陶耀开局续修县志时,崇祯志仅搜觅到一本,但篇章虫蚀,字已不可辨

  • 人瑞翁集

    一卷。明林春泽(1480-1583)撰。林春泽字德敷,侯官(今福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104岁。卒于神宗万历十一年,有司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

  • 桃谷遗稿

    一卷。明陆俸(约1522前后在世)撰。陆俸,字天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为刑部郎中,持法不避权要,以谏南巡被杖,出为宝庆知府,有惠政。弃官归隐桃坞,种橘自资

  • 孝经雌雄图

    一卷。清马国翰(1794-1857)编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官至陕州知府。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孝经雌雄图》一卷《隋志》有记载,书已亡佚。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周显德六

  • 绍兴府志

    ①五十卷。明萧良干修,张元朴、孙针纂。萧良干绍兴府知府。此志为明万历十五年(1586)刻本。全书五十卷,分为:卷一疆域志,附图一。卷二城池志,附图三。卷三署廨志,附图四。卷四至八山川志,附图十六。卷十

  • 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

    二卷,续一卷。据碑状序赞等辑录而成,共十三人。续辑一卷共收四人,无刊书年月,宜在嘉靖年间。

  • 民国福建通志

    三百十一卷,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福建省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民国初年,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主持重修通志。几经努力,终